

胶东在线4月27日讯(记者 贾楚航 通讯员 吕冠红)一件羽绒服、一盒彩笔、一双白色板鞋、一个粉色书包……孩子的小小心愿里藏着大大的梦想。4月26日,民建烟台市芝罘区基层委的会员们驱车百余公里,将四十个“微心愿”化作具象的温暖,在海阳、莱阳两地开展了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思源·明天助学”活动。
活动现场,民建会员们将根据孩子们“心愿清单”精心准备的运动套装、书包、鞋子等物资逐一送到受助学生手中,并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在海阳,八年级学生小琳(化名)穿上崭新的衣服,脸上有了开心的笑容。80多岁的姥姥泣不成声,在一旁不断抬手擦着眼泪。小琳幼时父亲因病去世,靠多病的母亲和姥姥拉扯大,为贴补家用,姥姥年过八旬依然每天忙碌着做手工,收入微薄。得知小琳的情况后,民建会员们心情复杂。民建芝罘三支部主委、烟台嘉峰铝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卓庆为品学兼优的小琳所感动,对会员们说,“一定要好好帮帮孩子,帮助她顺利上高中、上大学,帮助今天的女孩,就是帮助一个家,帮助一代人。”
在莱阳,七年级学生小梦(化名)接过期待已久的跑鞋,眼里涌出泪花。陪她一起来的奶奶拄着拐杖走到会员们面前,双手合十,嘴里不停说着“谢谢……”
“每个微心愿都是打开心门的钥匙。”莱阳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和欢说,会员们精准帮扶孩子们实现自己的心愿,在孩子们小小的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长大后就会收获一棵棵有爱的参天大树。
自民建烟台市委会发起“思源·明天助学”活动以来,民建芝罘区基层委积极响应,已连续多年开展各类形式的“助学”活动,捐款捐物帮扶困难孩子数百人。
民建芝罘区基层委六支部主委、烟台百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永强认为,这场助学活动最动人的,不是捐赠数字的叠加,而是走访时俯身倾听的姿势、反复确认鞋码的慎重、为青春期孩子悄悄送去护理用品的贴心……
“教育帮扶既要‘雪中送炭’,更要‘细水长流’。”民建芝罘区基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开展“思源·明天助学”活动,并持续组织会员对困难学生开展跟踪帮扶,“民建人的担当,藏在弯腰可触的细节里,扎根在带着泥土气息的生活褶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