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2月30日讯(记者 王向荣 摄影 李刚)在12月30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 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庄英从“点、线、面”三个维度介绍了我市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围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数字产业领域,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烟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烟台市新型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等一批政策文件,谋划了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先进装备“3+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抢占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
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累计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行业高能级创新载体274家,打造省级平台经济重点企业4家、产业集聚区2个,突破数智化核心技术30余项,实现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2024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半导体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清洁能源、绿色化工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省支柱型雁阵集群,同时,围绕规模效益、企业培育、科技创新、项目谋划等重点任务,“一群一策”建立突破事项清单、目标任务清单和赋能政策清单“三清单”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重大事项落实和重点项目落地。
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
一方面,连续4年开展全市人工智能示范项目评选工作,累计对艾睿光电、汉鑫科技、艾迪精密等18个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和研究机构给予2200万元支持,直接带动我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4.5亿元,新增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2个,软件著作权12个,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7个,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起势发展。另一方面,争取万华化学5G全连接全产业链项目、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智能化项目、玲珑轮胎工业互联网智能化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在手续、土地、能耗等要素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目前20个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此外,还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类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争取工作,累计为9个项目争取资金额度8.43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此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庄英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对接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和重大项目建设等支持政策;大力实施民营经济青年企业家培育“扬帆工程”,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产业青年企业家;开展好“亲清发改会客厅”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