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29日讯(记者 许佳琪 摄影 李刚)烟台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起步较早,1991年全国第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烟台也由此成为全国综治工作的“发源地”。30多年来,持续攻坚、接续奋斗,2021年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荣获“八连冠”、五捧“长安杯”的地级市。去年,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和“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市”,烟台市委政法委被评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

10月29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烟台市基层社会治理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了烟台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烟台坚持把平安烟台建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线,把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业,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把两大指数应用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引,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责,把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保障。
为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烟台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围绕“大平安”和“大稳定”,创新设立了“平安烟台指数”和“烟台矛调指数”,设置矛盾纠纷源头预防、重点人员排查预警、重点部位安全防范等测算指标,为市县两级开展工作提供精准指引,实现指数“小平安”到社会“大稳定”转变。联合公安、法院等19个部门围绕指标设定、指标类型、指标权重等召开座谈会议4次,邀请市统计局、大数据局、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数据统计学专家先后8次论证优化,进一步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权威性,确保精准勾画“平安画像”、全量掌握“纠纷热点”,推动矛盾纠纷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今年以来,传统‘两盗一抢’犯罪案件、有效刑事警情、刑事立案、涉黄涉赌违法犯罪案件分别下降58.28%、37.67%、29.08%、54.66%,网络舆情事件和有效火灾类警情分别下降47.06%和27.71%。”烟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袁明园表示。
在当今社会中,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网格员则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矛盾隐患后,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神经末梢”作用,及时协调处置。“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1.49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49万人、网格助理员6万余人,对全市700多万常住人口定期进行走访、实时更新数据。全市4.7万余名楼栋长也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烟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袁明园表示。
今年以来,烟台聚焦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锚定执法、司法、守法全链条统筹发力,着力打造营商环境优越、法治护航有力的厚商之城。在全省率先推行公安机关“一拍共享、一照通用”改革,群众平均办证时间由15分钟缩短到5分钟。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开展“千名律师进企业”活动,服务企业1300余家,提供法律咨询2300余次,提出法律指导建议1042个。此外,创新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1+N”工作体系,统筹指导和推动矛调工作,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烟台的生动实践。推广“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和群众端“山东解纷码”应用,目前全市13个区市、153个镇街和721个部门(县乡两级)、6715个村居开通线上平台,累计录入事件10.1万余起,按期办结率达99.3%。
近年来,烟台市委政法委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基层社会治理正由分散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转变,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下一步将继续抓紧抓实平安烟台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为奋进万亿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