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实录】“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来源:胶东在线  2023-11-09 14:40:00
A+A- |举报纠错

  11月9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朝晖;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平;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帅;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刘绍东介绍有关情况。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本场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了: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朝晖先生;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平先生;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张帅女士;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刘绍东先生。主要向大家介绍“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请孙朝晖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孙朝晖:

  首先,我代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情况。

  近年来,烟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实事求是,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问题短板,全面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发力点,全市上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农村绿色发展加速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各项重点任务取得积极有效进展。

  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净化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一是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制定印发《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压茬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三膜一袋”、河渠沟塘整治等专项行动。我市“四抓四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经验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推广,龙口市、福山区分别获得2021年度、2022年度全国清洁村庄行动先进县。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户厕改造约57.7万户,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以上。300户以上自然村已全部建有公厕,累计建成1343个。累计设立农村改厕服务站482个,配置抽粪车辆595辆,配备抽粪队伍567人。三是扎实开展农村清洁取暖改造。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9亿元,完成53.4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同步实施农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万户。四是全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所有区市均制定了县域方案,全市5675个行政村累计治理完成2504个,累计治理率达44.12%,10处纳入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五是强化农村垃圾处理处置。配备垃圾收集容器17万余个,建设运行乡镇垃圾中转站112座,配套垃圾清运车辆665辆,全市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10座,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焚烧处理率均达到100%。六是推进农村道路改造。全市累计完成改造农村公路9200公里,危旧桥梁254座,实施安保工程1700公里,荣获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莱州市、龙口市分别荣获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省级示范县。七是推进网络建设和改造工作。投入资金1.6亿用于双向网络改造,完成网络建设项目1779个,数字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全覆盖,双向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区域200M光纤网络全覆盖。

  二、以全域绿化和水环境治理为抓手,绿化环境提升生态质量

  一是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1年至今,全市村庄规划计划编制197个,目前已完成编制成果194个。二是实施乡村绿化。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1.5万亩,评选森林乡镇15处、森林村居150处,造林绿化优质亮点工程45处,其中有4处绿化工程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认定为省级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和森林生态廊道样板工程。三是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全市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数量达到30条(段),总长度265.6公里,清洋河被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评为“淮河流域幸福河”。四是推进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建设。建成1879个村庄供水工程,完成3772个村供水改造,规模化供水水源保证率达到95%以上,新建水厂8座,新增日供水能力16.92万m3,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2%。

  三、以美丽庭院、美丽村居示范创建为抓手,美化环境提升带动能力

  一是打造美丽乡村、创建美丽村居。2023年争创国家级美丽宜居村庄6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42个、自创省级和美乡村120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市级累计打造2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208个样板村。二是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区市。重点围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在栖霞市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样本。三是打造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乡南隍城村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生态振兴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持续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

  下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我市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村转变生活观念、培养卫生习惯,提升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认同感,激发参与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部门协调联动,营造齐心协力、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二是注重点面结合,进一步推动工作取得实效。做好示范引领,因地制宜推广一批可学习、可复制的示范村,同时注重面上推动,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推动面上拓展。持续开展“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整县推进、统筹治理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综合性样板。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对标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将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抓部署、抓检查、抓落实,共同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

  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孙朝晖局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提问:

  2018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农村地区推行了清洁取暖改造这项工作,并且在2021年还成功申报了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试点,那能详细介绍一下咱们项目试点推进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果以及对我们农户生活条件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有怎样的贡献吗?

  张帅:

  (一)工作开展背景

  为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2021年3月,国务院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除了2017-2019年已纳入试点的43个城市,首次将其他有冬季清洁取暖改造需求的北方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纳入支持范围。同年4月,在市政府组织安排下,我市积极争取,成功入选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

  (二)经验成果

  入选清洁取暖项目后,我市高度重视,调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清洁取暖和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公室,其中清洁取暖建设推进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

  承担建设任务以来,市住建局会同财政、发改、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稳妥推进各项工作。

  首先,在工作思路上,我们按照“先立后破、农民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民意、注重长效”的原则,坚持以电定改、以气定改。在燃气管网已经到达的区域且签订气源合同的前提下,实施“气代煤”改造;在电网容量充足或供电部门能够增容保障的区域,实施“电代煤”改造;在距离较远、气网覆盖不到、电网容量不足的区域,实施生物质水暖炉改造。3年来,累计实施清洁取暖改造53.4万户、农村建筑节能改造4万户。

  其次,在补贴政策上,“气代煤”和“电代煤”改造按照每户4000元的标准补贴,生物质水暖炉改造按照每户3000元的标准补贴。同时,为有效降低改造后居民的冬季清洁取暖成本,我市每个采暖期每户给予最高1000元的补贴,具体为:“气代煤”用户每用1立方米燃气补贴1.25元,最高补贴800立方米的用气量;“电代煤”用户每用1度电补贴0.4元,最高补贴2500度的用电量;生物质水暖炉用户每用1吨成型燃料补贴500元,最高补贴2吨的燃料用量。补贴时间均为“自改造后3年”,用量未达到补贴上限的据实补贴。

  第三,在实施效果上,清洁取暖设施投入使用后,我们第一时间组织调研走访,居民普遍反映取暖更安全、更便捷、更卫生、更环保。同时,也推动了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按照《2022年1-12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的情况,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的3个市依次为烟台市、泰安市、威海市;全省159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排名中,我市10个区市进入前20名,14个区市均在前35名。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持续推进清洁取暖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试点任务,真正将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不断提升农村群众居住环境和取暖条件。

  凤凰网记者提问:

  随着全市城市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环卫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在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水平和能力如何?

  刘平:

  烟台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置模式,建立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202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连续三年由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主要用于各区市购置、更新镇村生活垃圾收运车辆、垃圾箱设施,建设改造垃圾转运站,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区市和试点镇街分类体系建设,对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成绩靠前的镇街进行奖励等补助。各区市充分利用好专项资金,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布局,将城市环卫保洁模式、环卫基础设施逐步向城乡、农村延伸覆盖。

  一是全面更新垃圾收运设施。指导各区市逐步淘汰方箱、660L等大垃圾箱,全部更换成220L垃圾分类四色垃圾箱,全面规范居民门口小垃圾箱,每个镇街建设一处垃圾中转站,更换一批超期服役、不密闭、易撒漏的车辆。全市共建设运行生活垃圾转运站112座,更新转运车辆160余辆,更新配备垃圾箱17万个。

  二是整体提升垃圾处理能力。按照每个县市建设1-2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的要求,全市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厂10座,全市日均转运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左右,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焚烧处理率达到100%,保持全省前列。

  三是加强垃圾收运处理监管。每月采取第三方暗访+部门专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15个区市和135个镇街进行抽查检查和考核排名,定期通过挂图作战平台或市委重点工作通报,督促各区市持续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确保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城乡环卫一体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一项基础工作,既要抓当前,更要抓长远,既要打“突击战”,更要打“持久战”。下步,市城管局将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基础上,继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指导各区市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农村环境再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再提速。

  中新社记者提问:

  近几年,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老百姓出行日益方便,请问,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刘绍东: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把“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在省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以招远、莱州两个国家级示范县和烟台、龙口两个省级示范市、示范县为机遇,坚持以点带面,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路网更加畅通。近年来,先后实施“三年集中攻坚”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累计改造农村公路9200公里,危桥254座,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服务通达水平显著提升,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农村公路发展的成果,全力提高百姓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出行更加安全。我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五年来,县乡道三级路以上比例提高5%,优良路率提高24%,改造危桥254座,村道安保工程1700公里,路网质量实现新突破。对2735处平交道口和58处铁路道口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通行环境更加优美。持续强化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全力提升道路保洁水平。招远市欧邱线、海阳市民俗旅游路分别被评为2019年度、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烟台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条十大最美农村路的城市。

  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专项行动实施。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今年计划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900公里,改造危旧桥梁36座、路面状况改善工程1235公里、重要村道安保工程430公里。

  二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以示范创建活动为切入点,持续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坚持示范引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品质持续提升,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当好开路先锋。

  胶东在线记者提问:

  围绕打造乡村生态振兴齐鲁样板,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市生态环境局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孙朝晖: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更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举措,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美丽山东和美丽烟台的建设。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生态环境厅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精准治理、长效管理的原则,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群众生活品质。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累计完成250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计治理率达到44.12%。

  在推进该项工作中,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十四五”治理任务。紧盯到2024年底重点区域行政村基本治理完毕、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治理率达到55%的目标,合理确定治理村庄清单,稳步有序推进治理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标准完成任务目标。二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择治理模式。探索适合烟台本地的污水治理模式,并指导各区市根据村庄规模、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科学论证,合理选择低成本、易管护、效果好、群众认可的治理模式。三是建管并重,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出台《烟台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指南》《烟台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暂行管理办法》《烟台市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验收工作规范》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要求,同时强化部门协同形成合力,通过抽查检查和现场帮扶,指导督促各区市做好运维管护,确保治理成效。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科学论证,超前谋划,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更多的“烟台经验”。

  主持人:

  感谢孙朝晖局长,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是基础,生态宜居是关键。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的内容,充分发挥好各自平台的传播优势,把我市“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绘就乡村生态振兴新画卷”的亮点举措成效挖掘好报道好。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本场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感谢记者朋友们。

初审:宋佳千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