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春堂)过了小年,年味越来越浓。心中又忆想着回家的路。
年轻探家那时,我刚参加工作。挣24.5元。行政级别就这么个钱。那阵子,我被选调到汽车队“帮忙”。记得临沂大米一毛二三分钱一斤,荣城石岛的鱼,便宜点的一斤就两毛多钱。
每逢小年,没成家的我,总是用自行车,带上买好的大米、鱼干,有时还有“黄姑鱼”,迎着雪花往老家赶。老爹也总是盼望地在村头等着。
回家放好年货,我特意掀开泥缸看看存粮,到院子草棚看看柴草,并将弟弟妹妹及父母的衣着打量一番。那时,的确“囊中羞涩”,即便如此,也咬着牙,交出些钱给家里“过年”……
一晃50多年了。只要过春节,(也包括其余节日)无论我压力多么大,回家的路从没忘记。父母的恩情,姊妹的手足情铭记在心头。
前几天,当我夜里带着年货看望生活很幸福的大姐二姐及三弟时,那见面的情景和滋味,让人动容难忘……
回家这条路,特别是过年回家的路,是一个人的心,更是一个人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