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城市文化作品征集活动评审会圆满举办,共对来自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的百余件作品进行了评审。征集活动结果将在11月19日播出的大型城市发展融媒体节目《央young之城——微醺烟台·分享之夜》中揭晓。

《央young之城——微醺烟台·分享之夜》由2022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特别策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与烟台市联合主办,央视频、央视网、央视一套新媒体共同播出,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核心舞台,汇聚各界大咖,共话城市发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撒贝宁将担当主持,带领所有观众一起感受微醺烟台、品味仙都韵味、分享城市之光,并现场揭晓征集活动获奖作品,探寻作品中的微醺烟台。

李少红导演发起征集
“2022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城市文化作品征集活动”由2022烟台国际葡萄酒节执行委员会主办,旨在彰显烟台城市魅力、宣传城市人文精神、展示城市美好形象。自8月5日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围绕“烟台城市风貌”这一主题,分别开启了城市视觉LOGO、城市歌曲、城市风情短视频三大活动赛道。
征集作品如何阐释和表达
“烟台,让世界微醺!”
专家又是如何评价的?
征集作品中,参赛选手们将烟台城市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我心目中的烟台碧海蓝天,仙气飘渺,同时也兼具了现代化和年轻血液。”济南参赛者张女士在作品中这样表达。这些寄托了创作者美好愿景的作品展现了人与城市的和谐相处、城市景观与居民设施的契合融入、城市之中人与人的良好互动,也启发了烟台城市建设的未来之路。

“创作者围绕着城市、海洋、酒、人这几个元素展开,不同的创作大家关注的点略微有所差异, 但都紧紧围绕了‘微醺’这个关键词。作为城市的定位,‘微醺’不仅仅关乎于酒,除了功能的抵达,我们看到了烟台作为中国北部一个标志性海洋城市独特的城市气质,《叶落知秋》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了烟台话,从而在视听上营造出人生活在这座城市感受,让我们看到这个城市的海风、海浪、人声的声浪,这种‘烟火气’的氛围传达是城市宣传重要的一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在点评视频作品时说。
“‘微醺’代表着感受城市的一些细微之处,‘醺’传递出令人沉醉、令人向往、令人回忆和惦念的感觉。《烟台奇妙旅程》这部作品,把城市的元素和酒的元素做了一些融合,将酒的文化、酒的企业和酒的气质融入在这个城市的多场景里,并把那种接近于微醺时候我们看到的城市景观表现出来,即它不再是规则的、四平八稳的的景象构图,不规则的、动感的城市景象更立体地表现了烟台。”杨乘虎说。

“向仙海的蓝约定终生浪漫,月亮湾老人见证长久陪伴…….” 城市歌曲赛道作品《仙海》中的这句歌词打动了评审团。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宋晓阳老师说:“《仙海》营造了一幅美好的画卷,让人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场景和画像,产生美好的心动、悸动,随着曼妙的旋律,仿佛走在烟台海边和爱人十指相扣。”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张媛也赞赏到,“《仙海》的编曲和配器非常完整,歌词和旋律很有记忆点,创作者有着童话般的想象力。”



参赛作品依次为《我爱烟台》《梦中烟台》《烟台让世界微醺》
北京设计协会理事吴桐针对征集到的城市LOGO作品提出独特见解,“一方面,LOGO需要找到一个非常强的视觉语言;另一方面,烟台作为国际葡萄酒节的主办方,需要一个更加中国风的LOGO去面向世界,但同时也要兼顾烟台本地人对这个标志符号的情感评价。”
第一排左: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宋晓阳
第一排右: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青年教师张媛
第二排左:北京设计协会理事吴桐
第二排右: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
此次评审专家包括知名作曲家程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男高音歌唱家刘宇、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钱泠泠、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宋晓阳、北京设计协会理事吴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等。评审团一致认为烟台提出了一个城市营销的新思路,就是更多地使用接近于互联网媒体的手段,从而贴近了当下主要的传播对象——年轻人,未来可以考虑在城市宣传上面采取更加开放的思路。
烟台黄渤海新区工委宣传群团部副部长袁堂健表示,“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热爱这座城市,我们想通过葡萄酒节宣传这座城市。葡萄酒是我们城市的重要符号,因为工业葡萄酒的发源地在这。1987年,烟台被授予‘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称号,这是烟台在中国和亚洲的独特性标志。我们一直在想象着这个城市的未来,在寻找能够传达城市的声音或图像。”

未来,烟台将继续秉承优秀旅游城市的开放精神,充分利用当地文旅资源,更好打造文明城市、旅游城市,持续提升烟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