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地质队 山水之间写春秋

来源:胶东在线  2022-10-13 10:17:00
A+A- |举报纠错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月2日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回信,对他们弘扬优良传统、做好矿产勘查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近日,记者走进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探寻“英雄地质队”60余年风雨兼程寻金报国的宏伟诗篇和辉煌成绩。  

  胶东在线10月13日讯(记者 王向荣)全国6.88亿名女性,人手一枚4克重的金戒指,把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六地质大队)60余年来探明的2810多吨黄金具象化,就是这样一幅壮观的景象。

  第六地质大队是一支“英雄地质队”,1958年成立至今,钻探进尺达到500万米,相当于钻透了600多个珠穆朗玛峰,累计查明黄金资源量2810多吨,占胶东地区已探明储量二分之一,约占全国已探明黄金资源量的五分之一。

  一封回信厚望如山,寻金报国阅遍群山

  黄金是烟台招远的图腾,成立于招远的第六地质大队是中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至今已30年。

  习近平总书记给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意义非凡。

微信图片_20221013100948

  第六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倍感振奋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鼓励,也是鞭策与激励,极大增强了我们地质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谈及写信初衷,丁正江表示,在国务院授予第六地质大队“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30周年的关键时刻,队上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就是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30年来第六地质大队取得的扎实业绩,也想表达在能源资源安全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国家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不断取得找矿新突破,请党中央放心。”

  “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展现地质工作的使命担当。使命和担当是什么?就是咱应该做的。报国不是说在嘴上,而是要担当得起,得有真本事。”第六地质大队老队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李宏骥表示,六队历史上的几大跨越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要不断丰富找矿理论,实现新的突破。

  第六地质大队探矿工程处职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泽训说:“我们将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继续解放思想,紧抓发展机遇,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攻坚克难,持续提升矿产资源勘查核心竞争力,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发展制高点,推动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支英雄队伍,第六地质大队在金矿“攻深找盲”战略中,不断向纵深挺进,不断创新勘查理论与技术。他们在“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热隆-伸展”成矿理论和阶梯式成矿模式,参与提出并建立了新类型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床式,为胶东乃至全国深部找矿明确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拓宽了找矿领域。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541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548

  这封回信情深似海,厚望如山,激励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阅遍群山,寻金报国。荒无人烟的野外,板凳当床的夜晚,他们一如既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整合深部金矿勘查技术优势,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向着高水平地质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进,努力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作出新贡献。

  找金最多“英雄地质队”旷野中绘出五朵金花

  翻开这支“英雄地质队”的史册,半个世纪的厚重扑面而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胶东矿区并不出名。当时,国内地表矿和浅部矿几乎开发殆尽,为了寻找可供开发的金矿接替资源,深部金矿勘查成为解决矿产资源瓶颈的关键。但是由于胶东矿体薄、品位低、规模小、变化大等特征,地质工作者在深部找矿方面一直没有突破。第六地质大队迎难而上,1969年突破理论束缚,在莱州三山岛发现并提交了国内首个特大型蚀变岩金矿。

  三山岛金矿拉开了胶东地区深部金矿勘查的序幕。1972年,第六地质大队在莱州焦家探获一处78吨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1977年,全国第二次金矿地质会议上,“焦家式金矿”被正式命名确立,打破了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的“金科玉律”。1985年,《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摘得了地质科学界的最高桂冠。第六地质大队也成为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英雄地质队”称号。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720

  1972年,第六地质大队在莱州焦家探获一处78吨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1977年,全国第二次金矿地质会议上,“焦家式金矿”被正式命名确立,打破了大断裂带只导矿不储矿的“金科玉律”。1985年,《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荣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摘得了地质科学界的最高桂冠。

  一张泛黄的旧报纸上,同时记载着第六地质大队《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获得首届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获奖项目,有导弹、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由此可见这一成果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意义。

  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第六地质大队探矿脉、寻黄金,在旷野绘出绚丽的“五朵金花”。“第一朵金花是寺庄深部金矿,是51.83吨;第二朵金花是焦家深部金矿,这个是105吨;第三朵金花是朱郭李家金矿,126吨;第四朵金花是纱岭金矿,389吨;第五朵金花是前陈金矿,提交黄金储量60吨。”第六地质大队党委副书记战洪雷介绍起“五朵金花”,自豪感溢于言表。

  今年是第六地质大队获得“英雄地质队”称号的第三十年。三十年来,他们立足山东,深耕胶东,通过独创的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使胶东成为世界第三大黄金富集区。

  攻深探盲直下3000米,科技创新屡立奇功

  时光在走,岁月在变,第六地质大队最初的开拓者们已经青春不再,由他们而始的辉煌历程珍藏在一张张老照片里。

  从老照片里,记者看到1964年九曲矿区钻探施工时,100余名队员往陡坡上搬运设备中场休息的场景。当时山上没有路,全靠队员们一脚一脚踩出来。一台柴油机,需要50个人扛,80个人用绳子往上拉,稍不注意就可能机毁人亡。即使条件这样艰苦,照片上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为国寻金的理想激扬在他们心中。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728

  2005年,第六地质大队打响了寺庄大会战。一张老照片上,钻工们冒着风雪返回驻地,顶风前行的身影显示出当时天气的寒冷。

  2008年,焦家深部勘查大会战现场工作研讨。

  2010年,威海基地办公楼投入使用。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517

  在内蒙古阿巴嘎旗,地质队员进行岩心编录。

  在青海木里,参与完成国内首个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项目,实现三井地下对接,创造了连续点火23天的佳绩。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750

  ……

  一张张珍贵的相片,镌刻的是第六地质大队的历史沿革,记录的是地矿事业的辉煌历程,感受的是干部职工对地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日前,“水旺庄矿区金矿勘探”项目入选了中国地质学会202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这一成果直接见证了我国第三条千吨级控矿断裂带——招平断裂带的诞生,胶东地区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区。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559

  水旺庄金矿就是一座典型的“焦家式金矿”。在勘探之初,第六地质大队钻探施工已达地下2000米,到了当时的技术极限,仍然触及不到矿体。关键时刻,队员们又向地下3000米发起尝试。凭借不断技术创新,第六地质大队连续刷新全国深部钻探纪录。

  第六地质大队安全总监鲍中义:“我们先后攻克了漏失地层封堵、金刚石钻头寿命低、卡钻等深孔钻探‘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查明了水旺庄3000米以浅,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截至目前,“焦家式”金矿探明储量占山东金矿总储量的69%。传承发展“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技术的同时,第六地质大队还坚持科技攻关,依托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发明深部阶梯式找矿方法,成功捕获105吨焦家深部、126吨朱郭李家两个超大“金娃娃”,他们还参与提出并建立了新类型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床式,走在国际前沿。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644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703

微信图片_20221013094635

  从零开始的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一路创造辉煌,成长为英雄地质队,这是几代地质人用鲜血和汗水浇灌的结果。六十余年逐梦出征,他们在山水之间书写春秋,在黄金地质勘查史上镌刻出光辉篇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第六地质大队整装再出发,努力在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高举“英雄地质队”的大旗,勇毅登攀,奋勇争先。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