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革,53岁,现任莱阳市司法局城厢司法所所长。在12年的时间里,从一所一人的“光杆司令”到“全国模范司法所长”,他背后的故事是基层司法行政人真实的缩影。
基层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基,肩负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协助基层政府处理信访案件等工作任务。
他们服务着身边群众,感化着社区矫正对象,他们平凡却又不凡,他们用真抓实干、奋楫笃行,让法治莱阳建设不是停留于纸面的高谈阔论,而是一条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探索路、创新路、惠民路。
“光杆司令”新上任,为民奔走彰显司法温度
莱阳市司法局城厢司法所仅有一间集体办公室,宋吉革的办公桌设在其中一隅。办公桌后方是一排长约五米、高约两米的文件柜,一个个文件夹紧挨着排列在其中,侧面清楚地标注着分类和编号。这样一面“文件墙”,展现的也仅仅是宋吉革12年基层司法工作的冰山一角。
宋吉革1991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镇街团委书记、武装干事,2010年被调至城厢司法所,从事司法行政工作。“其实一开始挺有信心的,毕竟之前有过包村经验,也一直是做基层工作,对法律知识、基层民情都有了解。”宋吉革没想到的是,新岗位的挑战要远超出他的想象。
城厢街道位于莱阳市城区,辖29个行政村、16个社区,总人口约21.8万人。基层司法所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社区矫正,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并在社会上服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管理、教育和帮扶。
由于人口基数大、组成复杂,每年全市约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社区矫正对象在城厢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面对如此多的社区矫正对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在任职初期,城厢司法所仅有宋吉革一名工作人员,是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而社区矫正从审前调查评估到接收报到,再到信息化录入和建立档案,工作量巨大、任务十分繁重,每一项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自接手这个重担后,宋吉革多年来没有休过完整的年假,加班加点成了他工作的常态。
在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定期交流中,宋吉革发现徐青(化名)态度格外消极。徐青原本在监狱服刑,后因检查出重大疾病,转为保外就医。而妻子见其重病,不仅没有工作能力,还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最终选择了“离家出走”,留下了就读于初中的儿子。
宋吉革随后通过走访了解到,徐青的儿子品学兼优,由于徐青“服刑人员”的特殊身份,许多人都认为是“罪有应得”。宋吉革寻求政策帮助,一次次地到社区、民政、劳保部门了解相关政策,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沟通交流,客观陈述徐青父子的生活状况,并为他们准备了详细的申请材料,帮助办理了低保手续。而后又联系社区和周边企业对他进行帮扶,学习掌握了电气焊技能。
如今,即使已经解除了社区矫正,徐青偶尔也会打电话给宋吉革,说说生活的现状:自己的身体已经有所好转,并通过所学手艺有了经济来源,儿子也正常在学校就读,学习成绩很稳定……
每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宋吉革都微微一笑,又转身伏在案牍里,将自己更深的“扎”进基层。
法德并用以情入理,做群众心结的“开锁人”
城厢街道作为市政府驻地,情况错综复杂,矛盾多样化。小到百姓婚姻矛盾、邻里纠纷等家长里短,大到拆迁安置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总能看到宋吉革的身影。
2010年接手司法所工作后,宋吉革发现基层矛盾纠纷复杂程度远超想象,要想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要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为此,他白天忙工作,晚上苦学各种法律法规,搜集全国各地民事调解成功案例逐一研究,学深悟透,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做足“功课”,还把学习的时事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运用到调解中,很快就成了各种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行家里手。
多年来,宋吉革同志都把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当作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把调解效能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重要指标。他亲自参与调处矛盾纠纷300余件,调解成功率、协议履约率均达98%以上,且从未出现有责投诉的情况。“群众心里没有了心结,才能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就是要做打开群众心结的‘开锁人’”已成为宋吉革同志的工作座右铭。
司法人的“平凡之路”,用热爱和责任且歌且行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响了一场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控战役。宋吉革第一时间带头与全所干部职工组成“抗疫志愿服务队”,下沉到社区网格,为疫情防控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疫情之下,宋吉革带领全所工作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一百多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了多项防疫畅通渠道,微信、钉钉群积极转发防疫视频、实行每日上报核酸检测情况、每日电话抽查地址定位等多种制度、全面了解疫情期间不能当面报到的人员居家情况……一趟趟地奔走酸麻了双腿,一遍遍的询问嘶哑了声音,但宋吉革始终微笑着面对群众。
今年3月初,莱阳市某小区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小区实行临时静态管理。宋吉革除了带领全所配合社区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还引导社区居民增强防疫法治观念,为居民详细讲解临时静态管理要求,每天在居民微信群,适时推送“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如何处罚”“在疫情防控期间诈骗、聚众哄抢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知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司法行政人的担当和使命。
不仅是疫情期间的普法宣传员,12年来,每个与群众面对面的机会,都会变成宋吉革的“普法课堂”。
普法,在宋吉革看来意义深远,他常说,只有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让他们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社会才能更安定、和谐。
为让法律得到更好的宣传、更广的普及,宋吉革深入辖区内的社区、企业和农村对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进行宣讲。他的宣讲从不照本宣科,而是从自己经历的真实案例出发,以案释法,通过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传递给听众,这种由生活到法律的讲解方式,深受群众的欢迎,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宋吉革还从城厢街道的实际出发,与干部联户活动相结合,以枫桥经验和“人民调解大讲堂”为指引,深入基层,重点排查因旧城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等一系列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因素,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一些可能诱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全部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
在平凡的工作中坚守初心,用热爱和责任在基层司法之路上且歌且行。宋吉革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2年以来,长期扎根基层司法行政一线,勤勉履职,默默耕耘,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人生华章,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