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雄关漫道的一百年,迎接长风破浪的新时代。在巩固脱贫攻坚的基础上,2021年12月,根据烟台市委组织部工作安排,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包村帮扶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潮水镇平畅魏家村,并选派邱琳同志为第一书记正式驻村工作,结合发改职能和村庄实际,提出了低碳、绿色、信息化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开启新征程。
办好农村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坚持党建引领,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
包村帮扶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提出打造政务信息化的农村样板。为强化村党支部建设,开发了烟台市第一个村级事务管理信息系统“美丽乡村-智慧平魏”。该系统户户赋分赋码,综合支部党员积分量化、群众信用积分量化、掌上村务、财务公开、党员教育宣传、流动人员服务管控等功能。该系统的上线运行,有利于调动党员教育培训和主动作为以身示范的积极性,夯实村庄支部建设,形成党员争先表率,群众创优模范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4月27日,经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评选,潮水镇平畅魏家村获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项目示范创建村。
经调研考察,市发展改革委决定帮扶村集体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今年争取各类帮扶资金共计80万元,拟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一期200余千瓦太阳能光伏项目,二期拟于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上半年启动,拟采取“村企协作”模式建设100千瓦太阳能光伏项目。三期拟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发动村民以现金或屋顶使用权入股,建设100千瓦太阳能光伏项目。实施三期工程并网销售后,预计增加村集体年收入约20万元,年均减少碳排放量约2800吨,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利用太阳能光伏项目、农村清洁取暖更替(煤改绿电或煤改生物质)、扩大绿植面积、海区养殖贝藻固碳(蓝碳)、更替高耗能路灯、设备等,并结合政务信息化等举措,着力打造“碳中和绿色典型村”或“省级绿色能源发展标杆村”等发改帮扶产业样板村。摆脱了乡村振兴只能依托土地、区位等资源投入巨额资金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的束缚,为全市乡村振兴探索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最终落脚点还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包村帮扶坚持问民所需、解民所忧,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有保障。
今年以来,不仅开展了疫情防控、提升人居环境、建设支部大院、文化大院、修路绿化等基础性工作,还创新性开设开发区第一个流动人口服务站。依托支部大院建设,由村委会主任为站长,村治保主任和村警为成员,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服务。因平畅魏家村流动人口均是在开发区各大企业务工人员,以服务务工人员就是服务好开发区企业、就是服务好全市经济大局为己任,把现有各行各业人才留的住,就是最实在的招才引智,把五湖四海的流动人员服务好,就是最好的文明城市创建宣传。依托新建流动人员服务站和村级事务管理系统,将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在治安保障、租房服务、吃住出行等各方面提供物业式管家服务,下步结合流动党支部、防疫、安全生产等内容叫响流动人口服务管控的“潮水经验、平魏做法”。
市发展改革委包村帮扶暨派驻第一书记工作,不仅深入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和“四提、五要”要求,更在牢固树立“党建引领”思想、抢抓黄渤海新区发展机遇中展现发改作为和担当,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势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见成效,给群众一份满意的发改答卷。(通讯员 邱琳 宋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