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1日讯 (记者 云英) 垃圾分类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石。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在烟台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豪景苑和臻悦府小区,5套智慧分类清洁房同步上岗,给当地居民日常倒垃圾带来了便利,垃圾分类迎来数字化、智能化。

“原来的垃圾桶没有了,换成了干净美观的智慧分类清洁房,之前倒垃圾都能闻到垃圾桶里散发的臭味,现在闻不到了,小区变得更干净、更整洁了。”社区居民王阿姨说。
纵深发展 抓好民生与文明的关键点
垃圾分类,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山东发布《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鲁建城管字〔2021〕10号)、烟台市印发《烟台市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黄渤海新区积极探索建设“三定一督”示范区,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
“新建的智慧分类清洁房应该如何使用?”“智慧分类清洁房会建在哪里?”“清洁房会不会有异味?”“要是分类不小心分错了怎么办?”……针对一系列的热点和民生问题,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宣讲会和居民座谈会,将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到社区,走进千家万户,把问题解决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行‘三定一督’的垃圾分类模式,即定时、定点、定人督导。”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我们在小区内按照300-500户一个标准配建封闭式垃圾分类清洁屋、亭,配备分类垃圾桶、投放间、计量秤、洗手盆、公示栏等设施,每天在固定时间开放,每个分类屋都设有一名专管员,引导居民准确分类。”

志愿者守护智慧分类清洁房干净整洁
“我们每天早晚高峰期都过来督导,宣传垃圾分类小知识,帮助市民注册账号,引导市民进行正确垃圾分类。”豪景苑小区垃圾分类督导员姜润宁介绍。据了解,清洁房投用后,每天白天和夜间两次清运,采取垃圾桶套袋密闭、桶具消毒、电动车无噪音清运作业等措施,确保实现“密闭化管理、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
另外,在清洁屋选址上,本着好事办好的原则,街道办事处、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居委会、小区物业等各方统筹居民意见,组织与居民代表、楼长座谈交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意见,使得清洁屋在位置的选择上更加合理科学。
数字赋能 垃圾分类迎来科技乘法

督导员给小区居民介绍智慧分类清洁房
在豪景苑和臻悦府小区,不少居民对这位垃圾分类的“新朋友”表示好奇。“小区的垃圾桶都消失了,变成了智慧分类清洁房,很美观,旁边还有督导员帮我们进行垃圾分类,小区环境更干净了。”“操作倒是不难,以后自己在家就可以分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绿色家园出一份力,我觉得很好。”“智慧分类清洁房的位置安排很合理,平时在家分好后,早晚出门上下班顺道就扔了,不耽误时间。”
据了解,清洁房采用钢结构建造,主要由垃圾投放区和清洁区组成。投放区主体部分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区域五个投放口。居民来投放垃圾,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登录后,根据手中垃圾的类别点击屏幕上对应的模块,清洁房上对应区域的门挡自动打开,丢垃圾后门板会自动闭合。在清洁区,设置有单独洗手池,便于市民投放垃圾后洗手。此外,清洁房内还配备了照明设备,确保夜间投放垃圾无障碍。


干净的智慧分类清洁房内部
智能垃圾分类房的运用,让垃圾分类充满科技感和智慧感。清洁房具有人脸识别、微信小程序操控、积分兑换、自动称重、除臭除虫等多种功能。“市民通过登录账号进行准确的垃圾投放,可以获得积分,纸箱、瓶罐等可回收物都可以通过回收箱自动称重,换成钱提现到微信账户里。”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稳步推进 寻找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最优解”
宣传教育引导将贯穿垃圾分类工作的全过程。下一步,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继续深入基层社区,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创建工作的内容,全方位向广大市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黄渤海新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我们通过融入城市更新理念,设置多个宣教点、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打造垃圾分类科普基地,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开展宣传,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目前,黄渤海新区垃圾分类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智慧分类清洁房的投放与运营,为烟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添了一抹靓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