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烟台,胶东革命历史的灯塔

来源:胶东在线  2022-02-10 11:35:34
A+A- |举报纠错

  烟台,自古便是襟齐鲁、控胶东的战略要地,而烟台山,则是要地中的要塞。这座海拔仅有42米的山丘,其地不阔,其险无峻,其木不巨,其林无深,却写满了烟台乃至胶东地区的御侮历史,留下了无数的英雄赞歌。

  在烟台山的东南麓,在面朝大海的山脚下,胶东革命纪念馆巍巍矗立。这座木石结构的英式三层楼阁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原是烟台开埠后英国人在烟台开设的“芝罘俱乐部”,出入其间的都是当年各国的官员,是他们寻欢作乐的地方,一度被老百姓们称作烟台外国总会。也正是因此,这个看惯了歌舞升平的地方,却也见证了烟台抗击外侮的峥嵘岁月。

  说起烟台的革命历史,时光要回溯至一百多年前。那时候,腐朽的清王朝正走向它的末日,而烟台的大地上,已经迸发出革命的火焰。

  1906年的春天,一位年届三十的青年回到了他的故乡烟台,创办起一座名为东牟公学的新式学堂。他,正是孙中山先生委任的中国同盟会北方地区支部长、山东省主盟人徐镜心。而东牟公学,则是烟合乃至胶东地区最早的实行革命教育、发展革命组织的基地,也是中国同盟会在胶东地区的联络中心。

  在徐镜心的倡导带动下,山东各地掀起了办学热潮。数月间,新式学堂遍布全省;齐鲁大地上,革命思想风起云涌。无数爱国青年纷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了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先锋,而烟台更成为了北方革命的中心。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徐镜心与山东地区的同盟会员积极响应,草拟《山东独立大纲七则(草案)》,成立山东各界联合会,领导人民武装斗争,逼迫巡抚孙宝琦宣布山东独立。

  谁知,山东独立十一天后,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掌握了烟台军政府领导权的原清军舰长王传炯却阴谋取消独立。为此,正在上海同孙中山会面的徐镜心不顾危险,当即乘船北上,对胶东革命活动重新展开部署,组织登州革命军西征,终于力挽狂澜,光复烟台。而这一场“登黄战役”不但动摇了清廷在北方的统治,更有力地声援了南北议和中的革命力量,成为革命派该判桌上的重要筹码,由此迫使清帝退位,彻底推翻了封建王朝,被誉为革命历史上“埋葬帝制的最后一战”

  然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更视宋教仁、徐镜心等革命元老为眼中钉、肉中刺。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身亡。徐镜心为此撰文痛斥袁世凯暴行,要求查办凶手,由此越发遭到袭世凯的嫉恨。次年3月间,袁世凯指示军法处密造伪证,将徐镜心逮捕入狱。在狱中,徐镜心遭受了“三木囊头,五刑备至”的严刑讯问,却大义凛然,不改壮志,终于4月14日英勇就义。

  今天的烟台胶东革命纪念馆里,仍陈列着徐镜心使用过的旧物;龙口市后徐村中,三间瓦屋的徐镜心故居静默于一片田园农舍里。而在这位革命巨子之后更有无数革命前辈前仆后继,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作为辛亥革命山东的首义之地,烟台也是胶东地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发源地和武装革命的摇篮。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生活在这方热土上的人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缔造了“忠诚坚定、不畏艰难、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胶东革命精神。

  1920年的春天,烟台海军学校的两位爱国学生——李之龙、郭寿生组织成立了读书会,而他们所要研究传播的,正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先生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后不久,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王荷波就到烟台开展党团活动。郭寿生由此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经恽代英、王荷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胶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此后,郭寿生便以烟台海军学校为基地,秘密开展烟台党组织的筹建工作,发展了许多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烟台的党组织成员们还领导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在胶东大地埋下了革命的火种,也成为了胶东红色革命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胶东革命纪念馆第一篇章的展厅中悬挂着一份中共胶东党组织早期负责人牺牲时间表,那一行行姓名后面缀着的,大都是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字样。放之于当下,他们中的许多人应该还是在校园里快乐学习、生活的无忧学子,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这些年轻的革命者已经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而献出了生命。

  1935年的初冬,昆嵛山上一片清冷幽寂,无人登临。岳姑殿里,却洋溢着革命的热情。当时,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强占土地,强征民力,要修筑一条从青岛通往威海的公路,百姓们怨声载道。于是,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共胶东特委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计划借此机会发动武装暴动,撼动国民党军阀在山东的暴政。

  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这天,革命的红旗在胶东大地高高举起,胶东大地上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呼喊声:“反对苛捐杂税,打土豪、分田地!”

  在第一书记张连珠的带领下,暴动队伍分四路:一路直袭位于半岛东南端的石岛镇,其余三路也同时出动,分别向海阳、牟平、文登、荣成等地进攻,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自昆嵛山脚下席卷开来。

  然而,由于叛徒的出卖,此次暴动最终失败了。张连珠在突围的战斗中不幸腿部中弹被俘,惨遭杀害,其余队员纷纷隐蔽于胶东的山岭间,继续着游击战斗。

  烟台的“一一·四”暴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领导的规模最大的武装斗争,为红色革命开拓了未来之路。而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的暴动队伍,成为了山东唯一一支坚持到全国抗战爆发的红军队伍,也是北方沿海地区保留下来的仅有的红军队伍,昆嵛山更因此拥有了“胶东井冈山”的美名。

  1937年冬天,日军进攻山东,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闻敌而逃,山东沦陷。等到新春佳节到来时,日本的太阳旗已经插在了烟台山上。茫茫胶东大地,由此再度掀起抗击外悔、救亡图存的腾腾烈焰。

  1938年2月12日,烟台沦陷的第九天,深夜里的一阵枪炮响声惊醒了据守在烟台牟平县城的商团队伍。一支由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牟平,逮捕了投靠日本人的汉奸县长和公安局局长,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

  次日上午十点,游击队撤往城外的雷神庙,计划着下一步行动:有人主张守住牟平城,就地建立抗日政权;有人主张甩开敌人,到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可就在这时,雷神庙却被赶来增援的日军包围了。敌人用机枪封锁了雷神庙大门以及各处退路,以密集的火力进行掩护,一次次发起冲锋。二十多名游击队战士则据守在各个角落,沉着应战,接连击毙了众多企图冲进庙内的日寇。

  这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足足持续了八个小时,缺乏战斗经验的游击队员凭着劣势的装备,抗拒数倍于我的日寇,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并毙伤日军五十余人,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坚持到救援部队到来。

  看着胶东革命纪念馆中那一块在雷神庙中用来挡雨的钢板,在不足1平方米的面积上,密密地布列着138个弹洞,而每一个孔眼,都是一首壮烈的歌。

  纵览胶东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了天福山、威海、玉皇顶等一系列抗日武装起义,相继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约8000人的抗日队伍,并通过整合组建起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担负起胶东抗战的民族重任,为后人留下了牟平雷神庙战斗、莱阳花园头阻击战、马石山反“扫荡”突围战,海阳长沙堡战斗和地雷战等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认真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以外交斗争配合军事斗争的特殊方式粉碎了美军在烟合登陆的企图,保住了通向东北的重要海上通道;从1945年9月开始,八路军部队的七万余名战士和六千多名地方干部从烟台出发,沿海路去往东北,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47年,蒋介石对胶东解放区实施“九月攻势”,胶东军民组织了震惊华夏的胶东保卫战,毛泽东主席多次通过电报进行战役布置,饶漱石、黎玉、张云逸等带领华东局机关进入掖县(今烟台莱州)领导和指挥,许世友、谭震林率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经过五个月的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6.3万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扭转了整个战争格局,迎来了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烟台山上,1936年烟台各界为反帝抗日而设立的忠烈祠悄然而立。龙王庙前,镌刻着冯玉祥将军“为国而死,为民而死,事成有名,事败有名”豪言壮语的碣石颜色未改。而山巅之处,镶嵌着红色五角星的抗日烈士纪念碑巍巍向天,高耸的白色灯塔仿佛指引着世人,追忆那烈火如歌的昨日,珍惜这和平安宁的今天。

初审:宋佳千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