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烟台100个历史人物 | 于眉

来源:胶东在线  2021-11-29 11:48:05
A+A- |举报纠错

  于眉(1914~1980),原名于经海,山东蓬莱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仅15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进入北京大学攻读教育系,并从事共青团组织的革命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于眉组织同学参加平津学生爱国抗日运动,支持马占山抗日,声援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在反对蒋介石屈膝投降政策的斗争中,因秘密活动暴露,经党组织决定,于眉回到家乡蓬莱乡间隐蔽。在这期间,他组织小学教师学习时事,宣传抗日救国。1933年,于眉响应“左联”发表的《马克思逝世50周年纪念宣言》,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组织。同年8月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反对帝国主义在国际上策动战争,反对蒋介石的“文化围剿”和对革命青年大捕杀。

  1934年,于眉回到北京大学就学,在团组织领导下,宣传共产党关于《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同时积极参加了北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同年暑假,于眉为平津学生救亡运动筹集经费,再次回到蓬莱,并积极发动蓬莱知识分子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他的努力下,由其二哥于仲淑以蓬莱尊三小学为依托,把全县教师队伍逐渐组织起来,成立了小学教师抗战服务团。1935年冬,一二·九运动在平津以至于全国开展,于眉参加并参与了抗日游行示威活动的领导。同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组织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并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导成员。1936年于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中共北京大学总支委员会委员和东斋支部书记,领导进步学生到北平郊区宣传抗日救国,开展“民先”在农村的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委派,8月,于眉回到家乡,在胶东特委领导下,恢复了一批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建立了中共蓬莱县支部并任书记。以蓬莱“民先”组织为骨干,建立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蓬莱县抗日服务团”。11月,第一届中共蓬莱县委成立了,于眉担任了第一任县委书记。1938年2月3日,于眉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了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后改为第三军第二路,简称“三军二路”),于眉任政治特派员。三军二路很快发展到11个大队,2500多人,并创建了艾崮山区抗日根据地。3月,在于眉等人的带领下,“三军二路”攻克蓬莱县城,摧垮了伪蓬莱县临时政府,建立了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他们认真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深得群众的拥护。同年9月,“三军”整编为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于眉担任支队政治部主任。于眉在部队虚心学习,善于吸收兄弟部队的政治工作经验,有效加强了第五支队的政治工作。他同战士们一起在胶东地区打击日本侵略军,瓦解伪军,粉碎日寇的多次“扫荡”,并抵制了国民党顽固派部队对根据地的“蚕食”。

  1939年,于眉在胶东地区当选为山东省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之后他随同徐向前、张经武领导的山东代表团,担任代表团的秘书,从山东辗转到延安。因七大尚在进行筹备工作,于眉即进入了马列学院学习理论,后又入中央党校,参加延安整风,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七大胜利闭幕后,于眉回到山东,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主任,开始从事部队的后勤补给和运输工作。1946年任华东军区兵站部政委,参加各地的军区兵站组织工作,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支援前线。1948年,于眉转业到地方,先后任华东运输公司副经理、山东公路运输总局局长。他创办了华东交通专科学校,自兼校长,培养出一大批交通运输骨干。他全力组织运输力量支援淮海战役,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扬。1949年春,于眉调任华东野战军南下二大队大队长,带领干部南下,参加接管上海工作。后任华东军区运输司令部党委常委、上海军管会财经接管委员会委员兼军管会航务处处长、上海招商局军代表、华东航务局局长、华东交通部副部长等职。他任命干部,依靠群众,自上而下各按系统地接管了招商局等十多个企业;用接管的江海运输船舶,迅速恢复了长江中下游运输和长江口以北到渤海湾的沿海运输;组织武装护航,打通了闽浙沿海浅海小轮运输。

  1950年秋,于眉调任国家交通部航务总局副局长。此后,历任海运总局副局长、代局长、局长、海河总局局长。1956年任交通部部长助理,1958年任交通部副部长,分管江海运输和基本建设业务。50年代,他狠抓海港整顿,把分散流动的码头临时工改为固定工,建立按劳分配的工资制度,改进装卸工具,推广应用装卸机械;组织中国与波兰的中外合营海运公司,冲破了美蒋在公海上对中国的禁运。1958~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和支持下,他积极参与领导和组建了自营远洋船队;组织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国内海港的深水码头建设。“文化大革命”期间,于眉受到冲击,但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他忍辱负重,坚守岗位,积极工作,依靠船员和装卸工人,保证重点物资运输。他大力开拓远洋运输公司业务,至1980年,全国拥有远洋船舶527艘963万载重吨,结束了向国外租船的局面;他积极参与建港的指挥工作,狠抓沿海港口深水泊位建设。1973~1980年建成深水泊位50个,其中有首次兴建的5万吨和10万吨级深水油轮泊位。1980年8月,于眉调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时已重病在身,但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心海港深水泊位的建设。

  1980年9月2日,于眉病逝,终年66岁。(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

初审:时闻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