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4月15日讯(记者 贾楚航 王向荣 李刚)烟台市知识产权工作在2020年实现了哪些突破,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会开展哪些方面重点工作?4月15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烟台市“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重点任务和举措情况。面对记者提问,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张涛作出了回答。
张涛说,2020年,烟台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工作开创新局面。2020年烟台市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获得中央财政1.5亿元资金支持,全国首家以“自贸区”命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营,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烟台自贸区发布,专利申请预审结案平均周期5.4天,创造全国预审周期最短记录,县级知识产权纠纷专业调解机构实现全覆盖,烟台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评“投资环境创新奖”。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新增国内授权专利1.5万余件,同比增长78.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563件,同比增长19.5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件,比上年末增加1.91件,超额完成烟台市“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133件。新增国内商标申请2.98万件,商标注册1.99万件,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0.6万件,新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24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有效量达到244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6件,累计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8件;新增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5家,累计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
知识产权运用实现新突破。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真正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变为真金白银,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0年,烟台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再次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融资金额近3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其中,专利权质押74项,融资金额29.69亿元,质押金额高达上年度的6倍之多;商标权质押1项,融资金额1000万元。有效助力59家企业战新冠疫情、闯融资难关。发行了山东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烟台开发区在资本市场先行先试,发行了烟台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3亿元,成就知识产权证券化北方第一单。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强化。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制定了《知识产权执法办案指引》,在省内率先推行知识产权执法标准化;高频组织专项行动。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842件,同比增长288.18%,“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逐步形成。芝罘区疫情期间开出雷神山、火神山非正常商标注册申请全省首张罚单;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公安局建立联动联勤机制,成功破获戴森吹风机重大商标侵权案;龙口全市率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招远积极探索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集中托管服务。
2021年和“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强力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按照“培育一批、挖潜一批、收储一批”的工作思路,大幅提高全市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数量,助推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创新发展。
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用足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政策,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市财政配套资金,打造精品项目和工作亮点,有效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尽快展开烟台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一期、自贸区服务业集聚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培育建设工作。设立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支持烟台市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技术产业化等项目。
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有序推进烟台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落实,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进计划》,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面,聚焦重点领域和区域开展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深化跨部门、跨区域办案协作,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