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3月11日讯(记者 栾雪)3月11日上午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科普直播,神经外科副主任梁少敏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健康宣教直播,不仅为许多不能到院就诊的患者提供了诸多帮助,也向广大群众传递关于脑卒中的健康知识,让群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是因为脑血管本身病变造成血管狭窄,或其他部位血管内的血块、硬化块、细菌赘生物、脂肪块、气泡等物质被血流冲落形成栓子,导致脑组织坏死和功能丧失,常见的有脑血栓及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则是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形成血块压迫脑组织,常见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2.出现这些信号,应警惕脑卒中
头晕和头痛加重
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梁少敏提醒: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短暂性视力障碍
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语言与精神改变
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智力障碍或嗜睡。
困倦与嗜睡
主要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
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在24小时以内。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其他先兆表现
恶心呕吐或嗝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出血,常为脑出血的近期先兆。
3.哪些因素会诱发脑卒中?
梁少敏表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生活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如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已证实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4.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梁少敏介绍,日常生活中,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酌情量力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等)。
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扫描二维码回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