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评:拓宽普法形式 让宪法“热”起来、“活”起来

来源:龙虎网  2020-12-30 10:03:14
A+A- |举报纠错

 

00:00 / 06:40

 宪,词典解释为“法令”。顾名思义,宪法,即为法上加法。在我国,宪法是万法之母,所有的法律,都诞生在宪法之下,服从于宪法精神。

一方面,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包括国家权力在内的一切机构和个人,都不能逾越宪法规定的界限;另一方面,宪法也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上的公民权利,是公民首要的、根本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权利。

从国家建设层面而言,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路线图、施工图,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全面依法治国”始终处于显著地位。而全面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是根本。依宪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宪法无疑是中国最重要的法律。然而,在宪法诞生以来的过去的60多年间,宪法似乎离普通大众很远,宪法知识的普及程度也相当有限,许多人对宪法的理解还停留在国家制度层面,较少将其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现实利益联系起来。宪法的“束之高阁”,在某些程度上,让这个“根本大法”成了“闲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人的宪法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缺失。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价值,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如何把宪法刻入公民内心?单靠摆摆宣传台,发发宣传资料怕还远远不够,一场快闪,一首歌;一个表演,一段词……我们还需要通过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拉近宪法和老百姓的距离,让人们能够更加主动走近宪法、学习宪法、拥护宪法。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从宪法出发,我们就会走上建设法治国家的通衢大道;以宪法为基石,我们就能获得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蓬勃伟力。那么,从我们做起,让宪法宣传从单一到多元,从线上到线下,让宪法走下“神坛”,接上“地气”;让宪法精神“上天入地”,也“落地有声”,真正在老百姓心中“热”起来,在社会生活中“活”起来。(阿者)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