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2月23日讯(记者 许加薇 王向荣)“十三五”期间,烟台市在“智慧公路”建设方面是否有所举措,成果如何?下步有什么打算?在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智勇表示,“十三五”以来,该中心始终坚持工程建设与智慧建设同步发展,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创新“智慧公路”建设。
建成全市智慧公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共上线地理信息、路产管理、养护管理等23个子系统,开发系统功能800余项,年均办理公路业务2.7万余件,使公路养护作业效率提升30%,路政事案办理效率提高80%。
实施“智慧公路”科技创新项目7个。其中承担建设的“山东省普通国省道智能化养护管理试点项目”被交通运输部列为智能化养护试点项目,是六个试点项目中唯一一个由地市级公路部门承担的建设项目,今年7月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我市公路智慧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通行能力。
加强公路智能化创新研发。创新研发了公路巡查自动监控、轻量化路况检测、感知公路等项目,目前已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1项全国交通行业职工岗位创新标杆成果、2项山东省总工会创新成果,拥有2个工匠孵化创新工作室。
“十四五”期间,烟台市“智慧公路”将建设智慧公路广域全息三维数字系统。利用激光点云移动测量技术实现三维可视化;利用传感器实现团雾、结冰、积雪等的智能感知;利用已有视频资源,集成AI+视觉,实现对撒漏、交通事故、拥堵等交通事件智能识别,进一步提升全市公路养护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
此外,建设公路区块链全过程溯源系统。围绕公路基础运维、许可事项等多个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安全可信任的公路业务数据链,有效降低管理风险,确保信息安全可靠。三是建设基于客运车的协同监测系统。通过研发安装在客运车上的AI盒子,自动检测公路平整度和路面病害,智能识别路面积水积雪、路侧标志标牌及占路经营等情况,使路况检测更高效、安全隐患发现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