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2月22日讯(记者 贾楚航 王向荣)从“十二五”末的301家,到今年年底预计突破1000家,短短数年,高科技企业总量增加了三倍多,烟台是如何做到?22日上午,在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忠彦揭开了答案。
数据显示,今年市科技局先后分两批组织576家企业申报高企,目前根据省科技厅公示和两级税务核查结果,预估新增180家以上,可以说突破1000家的目标希望很大。
刘忠彦表示,这一成果,首先来源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烟台市委、市政府重视高企培育,先后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从大局与长远考虑,把高企作为首要任务,加强调度,落实政策,排忧解难,促进高企健康发展。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指示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通过建立培育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政策落实,强化后备力量培育等方式,推动高企数量实现了一个大幅增长。
制定政策强化激励引导。近几年,烟台市高企数量实现跨越式的增长,这与市科技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是密不可分的。意见提出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县两级给予30万元补助,极大激励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晋升高企的热情。近三年以来,先后有510家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市县两级补助1.53亿元。
建立培育库强化精准服务。高企申报条件高、程序多、要求严,为加强对科技中小企业申报高企的精准指导和扶持,在加强政策宣讲的同时,建立了高企培育库,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管理实施细则》,对提交高企申请并获受理的入库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每年选择一批尚未达到高企认定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着力提高高企申报通过率。近三年,先后有932家企业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其中773家入库企业获市县两级补助7730万元。
完善培育机制强化后备军储备。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企培育的主要后备力量。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把握科技型企业成长规律,通过不断完善“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扎实做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竞技行动,对参赛项目择优列入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予以支持,培育了一批致力科研攻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高企储备了第一梯队的后备军。同时,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四位一体孵化体系,促进企业“接力”成长。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62家,在孵企业1800余家,累计毕业企业1100余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攒了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