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向打造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迈进(组图)

来源:胶东在线  2020-12-16 10:44:23
A+A- |举报纠错

202012161019435837

202012161019489519

202012161019536389

  胶东在线12月16日讯(通讯员 姜长雨 侯俊南 姜雅静) 9日,海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建设空天院齐鲁研究院海阳分院项目达成正式合作协议,这标志这海阳东方航天港建设迈入新阶段,一套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研究体系,将为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源动力”。

  空天院齐鲁研究院海阳分院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200亩,2021年上半年开工建设,5年建成,主要建设浮空器系统研究发展中心海上飞行试验事业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阳遥感应用事业部,同时开展中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应用服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推动航天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卫星应用领域延伸,为海阳、烟台乃至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空间信息能力支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负责人说。

  2019年6月,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以海阳港为母港,成功实现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2020年9月,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施我国首次海上商业应用发射,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初步实现海上发射常态化。“海上发射”的成功实施为东方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海阳举全市之力,以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文旅应用园区等“一港三区”为主要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海上航天技术服务港服务、航天研发制造、高端装备集成、空间信息应用、航天科普文旅、航天+创新体系等六大产业,打造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打造一个带动性强、成长性好、生态圈优的百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探索,永不止步。机遇面前,海阳奋勇前进。11月22日,东方航天港总装首发火箭长征十一号遥九火箭,正式拉开了在山东生产火箭的序幕,标志着海阳东方航天港产业化方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印证了火箭院龙系列固体火箭整体转产海阳的可行性。“之前在海阳港执行的发射任务都是海上发射,并且是商业发射,这一次‘遥九’执行的是国家任务,火箭从海阳运输到莱阳换乘专列直达西昌发射中心,等于这一次我们打通了从生产基地到发射基地的全流程。”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2020年12月2日,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商业固体火箭海阳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海阳,标志着东方航天港固体火箭将实现规模化生产,标志着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的建设进入到向产业化、集群化迈进的崭新阶段。

  不论是从地域环境来看,还是保障能力来说,海阳港似乎就是一座天然的发射母港。海阳已经成为继酒泉、西昌、太原、文昌之后第五个卫星发射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既能组装火箭又能发射火箭的基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拥有23个国家级/院级重点实验室,以重大产出和支撑国家实验室建设为目标,基本形成了空天信息领域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布局的研究方向,实现从平台到载荷、器件,再到数据接收、处理、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双方合作,可以说是面向未来、创新共赢,空天院充分发挥其在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创新资源优势,海阳市充分发挥东方航天港在海上发射、产业聚集、园区配套、区位交通、气候环境等方面优势,通过共建空天院齐鲁研究院海阳分院,促进浮空器海上飞行试验、卫星载荷研发制造、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海洋遥感应用等业务拓展,汇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加长科技创新研究链条和产业链条,开展工程应用和产业技术研究。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海阳分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战略支点。

  “空天院齐鲁研究院海阳分院项目的正式签约,不仅标志着东方航天港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而且标志着东方航天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研究体系得以破题。”海阳市委书记刘宏涛说,东方航天港正在向打造集海上发射、星箭研制、卫星应用、配套集成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这一战略目标迈进!

初审:刘丽君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