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探索“非遗活化”路径为文旅发展添彩

来源:胶东在线  2020-12-10 18:21:56
A+A- |举报纠错
“‘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烟台文旅融合发展专场发布

  胶东在线12月10日讯(记者 许加薇 邬勇)烟台扎实推进文物非遗活化传承,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探索“烟台路径”。

  织密织牢保护网络。文物方面,建立“市、县、镇、村、单位四级责任、五级保护”的文物保护网络和体系,对上争取文保专项资金1.24亿元,实施了43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80家国保、省保单位得到及时有效保护。非遗方面,完善非遗保护名录,建立起保护中心+传承基地+传承人“三位一体”的保护体系,推动非遗保护长效发展。烟台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烟台剪纸群体性保护模式”获评省政府文化创新奖。

  探索文物保护利用“烟台路径”。坚守“考古前置”底线,对基本建设用地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好地下文物,近年来平均每年完成前置考古勘探面积在100万平米以上,既实现了文物保护,又保障了项目实施。聚焦芝罘仙境项目建设,成立专家委员会、专人跟进、专题服务,探索“超前谋划、考古先行、跟进研究”的文物整体保护、连片利用的“烟台路径”,着力打造百年传世精品工程。

  传统文化体验内容不断丰富。依托全市37处博物馆、纪念馆成立了烟台市博物馆联盟,“场地联用、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每年开展各类文物展览、公教活动3000余场,接待观众百万人。今年国庆,烟台博物馆策划开展“黄水河畔考古记”直播活动,解密考古背后的故事,观看量突破5.4万人次,居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二名。发展葡萄酒、钢琴、钟表、胶东民俗等民间博物馆20余家,形成了国有、民间博物馆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

  出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门方案,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目前,全市列入文物保护目录的抗战遗址170处,每年投入抗战遗址保护资金1000余万元。全方位建设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重点打造了红色教育“一核四点、四大板块”,大力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全力打造胶东红色文化品牌。

  据了解,全市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作为旅游景区向公众开放的有10余处,占比近60%,让群众走进来,在旅游体验中彰显文物资源独特魅力。

[ 责任编辑: 王大鹏 ]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