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2月8日讯(记者 邬勇 贾楚航)烟台市政府新闻办12月8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烟台市“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会上有记者提问: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请介绍一下烟台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哪些成效?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田序润回答。

烟台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走在前列、率先突破是义不容辞的担当,市委、市政府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烟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三年来,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制定规划意见、出台政策措施、健全推进体系,全市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市高质量发展,可以说,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经济结构更“优”。四新经济占GDP比重超过30%、占投资的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52%,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端化工、海洋牧场、滨海旅游、葡萄和葡萄酒等7个集群进入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库,万华、南山等领军企业持续壮大,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创新动力更“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今年底有望突破1000家,是2017年的两倍多;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0多家,约占全省1/6。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39项,中集“蓝鲸2号”、荣昌“红斑狼疮新药”等关键技术相继攻克,填补了国内空白,走在了世界前列。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万华全球研发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启动建设,大幅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自贸区烟台片区、国际招商产业园等载体正成为引领区域先行先试的新高地。
发展后劲更“足”。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百万吨乙烯、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等一批大项目纷纷上马,将成为烟台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支撑。近三年的工业技改投资达到3500亿元,预计达产后新增销售收入5000亿元以上。三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预计达到48.4万户,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同时,加快落后产能出清,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6000多家,让发展“轻装上阵”。
“十四五”时期是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时期,烟台将紧抓新旧动能转换不放松,坚持发展导向、创新导向,扭住关键环节和领域,凝心聚力、稳扎稳打,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