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在发现宝妈圈子里流行将孩子的嘴巴贴上胶布睡觉,说是防止孩子变丑,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吗?
“每次带孩子看牙都郁闷得不行……今天这次又是重重一击,医生说改变她的张口行为要2年时间,以后睡觉要用胶布把嘴巴贴上。为了不让孩子继续丑下去,我去买胶布了。”
让我们逐步了解一下这个现象:
什么是口呼吸?
正常情况下,我们是用鼻子进行呼吸的,鼻呼吸时,嘴唇闭拢、牙齿轻合,舌头支撑着上颚,是最正确的呼吸姿势。但是当我们呼吸不畅时,口腔就成为了“备用通道”。口呼吸时,嘴巴微张或半张,舌头不再紧贴上颚。
口呼吸会慢慢变丑
严重的口呼吸会造成面部发育畸形,形成“口呼吸面型”,医学界有专门的术语称为“腺样体面容”。下面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对双胞胎姐妹本来都有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妹妹(左)坚持改正了它,而姐姐却没能做到,最终长大后,两人的外貌差异越发明显。
口呼吸为什么会影响颜值?
当我们用嘴呼吸或单纯张开嘴时,我们的舌头会自然地跟随着下颚放下来,不再贴在上颚内壁。没错!舌头贴在上颚内壁正是决定我们脸部发育的重要因素。
舌头的力量会促进上颌骨正常发育,而上颌骨的正常发育,牙齿才能有足够的空间排列整齐。如果舌头没有放在正确的位置,吞咽时、休息时,你的舌头会对牙齿产生异常的力量,就会把它推得里出外进。
最终导致龅牙,兔牙,牙齿不齐等情况。此外,口呼吸会导致下颚后缩,面部肌肉僵硬,颈椎前倾,这种情况下,再好的颜值也会蹭蹭蹭的直线往下掉。
张嘴睡觉≠口呼吸
另外,家长们不要听到后果就立马惶恐,要注意区分。张嘴睡觉不等于口呼吸,在匆忙做治疗前,家长要耐心判断孩子是否真的是“口呼吸”。
这里我们提供一个方法:用一面镜子,家长把镜子放在孩子的鼻子和嘴巴之间,镜面分别朝上和朝下做一次测试,观察孩子是用鼻子呼出的气多,还是用嘴巴呼出的气多。如果是鼻子呼出的气多,那就不用过分担心,也不用跟风戴口腔矫正器。
一般孩子3岁时,家长如果严重怀疑孩子是口呼吸自己又无法判断,可以到医院就诊。确认不是口呼吸,即便张着嘴睡觉也不用太过担心。等到孩子7、8岁时,如果有添舌、伸舌习惯,再就诊。口呼吸引起口腔面部畸形,通常也高发在这个年龄段。
诊断为口呼吸后,家长也不要盲目给孩子戴矫正器,而是要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如果孩子只是因为一些习惯问题导致口呼吸,可以用矫正器。但如果孩子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引发口呼吸,这时候就不能盲目戴矫正器。
什么时候开始矫正比较好?
很小的宝宝可能就有口呼吸的表现。家长从孩子2-3岁时就可以开始注意了。如果孩子晚上睡觉嘴巴张开,持续1-2周如此,那就要到医院去确诊一下了。
口呼吸的矫正越早开始,对牙颌形态、面部发育的影响越小。年纪小时,及时阻断孩子的口呼吸,孩子面型、嘴型还可以自行恢复;等到12岁换牙完全结束后再矫正,已经形成的面部改变就比较难纠正了。
我们有一个案例:一位8岁多的女孩,张口呼吸已经有一年多了,父母才带她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女孩腺样体肥大、扁桃体2度肿大,鼻腔呼吸不畅,因此引起口呼吸。耳鼻喉科的医生为她做了腺样体摘除术。
术后女孩可以正常用鼻腔呼吸了,可因为她张口呼吸的时间太长,所以已养成日常张着嘴的习惯,即使已经完全能用鼻腔呼吸了,她也还是张着嘴。而且她的牙颌形态发育已经受到影响,整个牙床都变得比普通孩子要窄。
贴胶布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矫正习惯的作用,可是作为家长不能盲目跟风,只有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听医嘱,才能对孩子做到恰到好处的帮助,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