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3日讯(通讯员 王泓人)“千万不要宣传我个人,我们便秘脾胃病学组的工作是大家齐心协力、通力配合的结果,要宣传就宣传我们整个科室·····”采访时,低调、有些腼腆的于主任一个劲地对笔者说。事实上,用医院柳院长的话来说,于主任就是这样一个人——勇挑重担,别人不爱干的活他干!
有一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老年人中达到20%以上,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那就是便秘。便秘又称为“无法放空的痛”。这类患者因为长期大便排出不畅,从而诱发了多种身心疾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麽多的患者,难道就像广告中的“一泄了之”,就行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便秘的治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经过专业的六查一评,心理评估也是诊疗过程的一部分。”烟台中西医肛肠医院的于世元主任告诉笔者。“正是因为便秘的诊断治疗过程相对繁琐,通常不是一个专家就能包干到底。往往出了好多力,但是不出彩,所以一般的医生不愿意干学科带头人!不过我们的于主任却是‘勇挑重担,别人不爱干的活他干!”烟台中西医肛肠医院的柳玲院长非常自豪地对笔者说。

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两个比较典型的病例——
“勇挑重担,别人不爱干的活他干!”那么,到底于世元主任干的怎么样呢?请大家看现在两个病例:
今年56岁的刘阿姨,因“大便困难,排便费力”饱受“肛门堵胀疼痛”之苦,多处就医,吃药打针甚至做手术都未能解决问题。长时间的痛苦,让刘阿姨身心疲惫,苦不堪言。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报纸上了解到烟台中西医肛肠医院,和孩子商量后,来到医院。接诊的是全国肛肠名专家柳玲,建议患者入住便秘科治疗。通过“六查一评”完善的检查,找到的刘阿姨的病因是因为“盆底功能障碍”,于主任给予针药并用,生物反馈治疗以及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刘阿姨排便费力和肛门堵胀的情况得到了极大地缓解,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于大叔,今年70岁了,原本生活潇洒,却在近2年愁眉苦脸。原因是每三到四天排便一次,甚至更长时间,大便干燥。自己吃泻药、肠清茶等,用药起初有效,后来药量越来越大,每天不排便,就如同心中压了一块大石头,做了肠镜没长东西,但是已经出现大肠黑变了,吓得药也不敢吃,每天苦不堪言。听朋友说中西医肛肠医院的便秘专科有个于主任很厉害,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来到医院,找到于世元主任。于大叔本以为会像以往就诊一样,5分钟拿药走人,可和于主任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于主任为于大叔分析了便秘的原因及危害,日常的防治,药物的使用,疏导了于大叔的郁闷心情。于大叔坚定了治疗的信心。经过检查测评,于大叔属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接受了中药治疗,针灸封包,经络疏通等绿色疗法,症状得到缓解,一年后复查肠镜已经没有了大肠黑变病。于大叔又可以旅游、弹唱恢复了往日的潇洒。
像刘阿姨、于大叔这样的病例在于主任这里只是“冰山一角”。用于主任自己的话:“从医十几年以来,治好的便秘患者真得记不清有多少了!但是对我来说,目标只有3个字‘下一个’!”
“下一个”!你会是于主任的“下一个”病号吗?

相关链接:于世元,主治中医师,在职硕士,中共党员,烟台中西医肛肠医院便秘脾胃病科主任,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适宜技术科研小组副组长及推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学术继承人。先后在山东省肛肠病医院、南京市中医院、西安肛肠医院、成都肛肠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等学习和进修。擅长盆底及肛周影像诊断;盆底疾病的动力学诊断和生物反馈治疗;打造以“诊断,治疗,预防,科研,慢病管理”为一体的烟台首个便秘专科。形成了“中西结合,针药并施,身心同调,保守为主,手术为辅”的中西医肛肠“靶向通便诊疗模式”,让患者“得病有处看,防病有人教,回访有人管”。主持及参与省市级课题4项,于2017年获得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2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