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市民记者 陈培荣
你还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包粽子的情景吗?每年端午节,大人们会提前将糯米、花生和纯天然的芦苇叶泡上半天,坐着小板凳在饭桌上包起来,一边包着一边为儿女传授经验。如今,这些当年跟着大人们学包粽子的孩子也已成为一代“粽师”。


令人垂涎欲滴
近日,笔者在蓬莱海梦苑社区看到,一代“粽师”志愿者们正在包粽子。她们动作娴熟流利,包得紧致漂亮,一看就是包粽子的好手。据了解,这是社区党委组织的“粽叶飘香过端午文明邻里促和谐志愿服务送温暖”活动。粽子包好、煮熟后将送给社区孤寡、空巢、残疾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优抚对象家中,让他们能够继续吃上当年的那种老式粽子,品尝天然纯洁香甜的味道。这一活动,不仅增进联络邻里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端午节浓厚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过端午包粽子不仅仅是因为吃甜糯的粽子,更是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这一民间传统习俗粽子文化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一种情感慰藉和精神寄托,一代一代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