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3月24日讯(通讯员 秦帆) 在海阳市核电区西远牛庄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内,占地40余亩的15个蔬菜大棚格外醒目,“烟薯25”红薯在金灿灿的沙地里旺盛生长,整个村庄洋溢着一片生机。
“村里以前收入主要是靠韭菜种植和水貂养殖,近年来,当初引以为豪的支柱产业却没能再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西远牛庄村党支部书记林永清介绍道。2016年,林永清带领村党支部复垦土地90余亩,成立了海阳市鑫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5个温室大棚用于发展“鲁厚甜1号”网纹瓜、“烟薯25”红薯、有机草莓等特色种植,把昔日的沙土地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我们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以优质特色农产品和拉长产业链条对接市场,让村民们看到,沙土地里照样能长出''金疙瘩''。”通过发展电商,现在村里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并且供不应求。“今年的1千万株地瓜苗,1株卖到0.15元,收入就得150万元左右,''鲁厚甜1号''网纹瓜可增收50多万元。”林永清信心满满地表示,西远牛庄村还计划在村西边继续流转土地120余亩,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韭菜品牌,预计年收入可达50余万元。
如今的西远牛庄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了集体增收,一方面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把分散的农户整合起来;另一方面由村党支部和农业科技公司进行合作,进一步壮大村庄发展的助力引擎。目前合作社有长期工作人员17人,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零散用工60人左右,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村庄贫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梦想,刘云龙便是其中之一。“今年我74岁了,年纪大了不再愿意出去打工,来合作社干活不仅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还离家近,比出去打工强多了。”
在利润分配上,合作社对所有经营项目进行总核算,根据入股资产4:6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和全体股民,村集体利用上级扶持资金30万元折成375股分配给全体村民,让合作社的“群雁齐飞头雁领”。走在西远牛庄村主干道上,林永清笑着介绍村里未来的规划,“我打算在路两旁栽种品种不同的果树进行绿化,将来咱们村民走在路上都如同置身果园之中。”清风徐来,墙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鲜红的标语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