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时刻3月1日讯(融媒体记者 徐子植 刘玉峰 李俊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在规划建设中始终恪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思路,坚定不移走“绿起来、富起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推进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生态康养提升质效、快速突破。

历史上一段时期,长岛在生态保护上走了弯路,过度捕捞、无序养殖,岸线损毁、污水横流,群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经济发展跌入低谷。近年来,长岛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持续发力海洋生态保护。长岛试验区工委委员、县政府副县长宋滨对记者说:“实施近岸养殖腾退,是贯彻落实海洋强省、海洋强市建设行动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过不间断的修复治理,长岛海域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恢复改善,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现长岛,白江豚、鲸鱼频频现身,对生态质量要求极高的东方白鹳、斑海豹、黄嘴白鹭等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各种渔业资源不同程度得到恢复。“前期对庙岛湾、南北长山岛海域进行腾退,腾退面积达到12600亩。目前我们对南北长山的养殖业户,一共570户进行了腾退。全区范围内,我们计划腾退4.2万亩。”宋滨说。

随着海岸不断腾退出来,长岛的生态越来越好,那些曾经被人忽视却最具地方特色的海草房、渔家号子,等等,也逐渐显现出价值,成为游客们打卡的热点。山东万泰企业集团董事长王永明表示:“我们通过演出感受到了大家伙对渔号、对非遗的渴望,所以今年我们计划通过非遗、渔号之夜这样一个活动,增加升级渔号演出。”
走绿色发展道路,就要打破传统海岛产业模式,加快建立起符合生态保护要求、迎合市场消费趋势的生态产业体系。只有这样,“绿水青山”才能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长岛旅游集团董事长赵胜龙告诉记者:“一是花沟村文旅康养小镇的项目建设,按照区工委提出的打造高端民宿、引领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的初步规划设计。二是夜游景区项目,充分利用林海景区独特的旅游资源,通过光影秀等形式,打造夜间旅游项目,进一步拉动长岛夜游经济的发展。”

始终把“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抓在手上,长岛走出的这条生态经济之路已经初见成效:南北长山环岛慢行旅游服务系统投入运营,全国首个海上3A景区获批,高端民宿客栈、渔俗文化一条街建成运营,全国海钓锦标赛、环岛马拉松等赛事成功举办,先后荣获“全球文化旅游目的地金奖”和“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等称号。一片碧海中,长岛的向蓝图强、向绿奋进的大船正在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