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月22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李成修 吴佳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各条战线的人们挺身而出。此刻,驰援湖北的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姜廷枢、重症医学科护士任福磊、呼吸内科护师王少琳三位医护人员作为山东省医疗队成员,正在紧张工作着,他们中,有的还没有听清家人的嘱托,有的刚刚挥别恋人,有的瞒着父母悄悄出征。
离别时,我不敢看你。逆行而上的背影闪烁最美的回眸
身为父亲的姜廷枢,当时在车窗里并没有听清跟他挥手的孩子说的啥,因为他早把脸转过去,不敢多看一眼,怕眼泪夺眶而出。
90后女护师王少琳有一个恋爱多年的男朋友,这次来湖北,男朋友在临别时哽咽着说:“平安回来,回来之后我们就领证。”那时的王少琳默默背过身踏上了征程。
瞒着父母出征的任福磊,他连报平安都不敢打电话,只通过短信寥寥几句,生怕自己的声音让家人担心。
战一线,铁血在奔流。厚厚的防护服里律动滚烫的脉搏
姜廷枢:不仅要医病,还要医心

“在我眼中,他是比较敬业、有责任心、善良和较真的人。”姜廷枢的妻子杨文君,是这样评价丈夫的。杨文君是烟台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对于丈夫主动报名支援湖北黄冈,她理解并支持。
工作期间,姜廷枢将自己的微信推送给患者们,他手机里有30余位患者的联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随时可以交流患者病情,哪怕离开隔离病区,他也能随时联系到患者。“姜大夫,谢谢你,看到你在这里,我们心里都可踏实了!”患者董先生说。姜廷枢表示:“加微信,不仅是为了方便沟通病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因为是隔离病区,家属和患者之间是见不到的,每天患者面对的就是冰冷的仪器和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我想通过这种方式疏导他们,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他们信心!”
在他的管理片区中,有一位患者,今年54岁,由于家人都在外地,没人能前去关心。姜廷枢自己花钱给患者购买了水果等食品,查房的时候送给他,患者感动的热泪盈眶。“我把我接诊的患者当做我的家人对待,因为他们信任我,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姜廷枢说。
“今天是我的休息日,哪有心情休息,不如多干点工作来的实在!”在湖北黄冈的这段时间,休息日对于姜廷枢来说,和工作日是一样的,他是参加过非典现任医疗组副组长,查看完患者,继续伏案写医疗文书,研究病情变化以及制定进一步诊疗的方案,经常一夜只休息3个小时!他的心思都在他的患者身上,姜廷枢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是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有中西医结合的执业资格,博士是内科学呼吸专业,也有西医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他提议创立了山东援湖北医疗队中医治疗所,并担任秘书一职,他主动把自己在中医诊疗中的经验和观点和大家进行了分享,目前在临床中慢慢地推广应用。现在,已经有多名患者出院。
“对于我们来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是我们应该做的,但他们的感谢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份职责之外所包含的感动,而这份感动就像是加油站一样时刻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
任福磊:不做英雄,也绝不做逃兵

在同事眼中,重症医学科任福磊不善言谈、工作积极。到达黄冈的当天,他才告诉了住在烟台龙口市的父母,原因是怕二老担心。对于他主动报名“参战”,父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
身为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重症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在其工作的4个小时的时间里,他站在病床旁边,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吸痰、抽血、打吊瓶。“在重症病房治疗的都是危重患者,只有个别患者可以简单交流,今天我所负责的两位患者目前没有任何交流,所以,我必须要守在床边监测!”4个小时下来,腿胀得难受,眼睛也有点不舒服。
虽然辛苦,但也有很多暖心的故事。任福磊还记得护理的一个可爱大叔,“从大叔入院的第一天,就是我一直在看护。大叔人很乐观开朗,闲暇时,我们会聊聊天,会说些家常来调节病房内紧张的气氛,他的这种乐观也感染着我,大大缓解了我的紧张与恐惧。大叔人很好,每次我帮他护理后,他都对我说‘谢谢你,辛苦你了。’但是因为害怕传染我,每次护理和聊天时他都不让我靠太近。每每这时我都有些鼻酸,是他让我在这有些冰冷的病房感受到了来自病人的关心和温暖。隔离病毒却不能隔离爱,我们与病患之间其实也在相互守护。”
值班时经常看到患者跟家人视频时说“你们山东人真好!”对啊,我们跨越千里来到黄冈,就是与病毒做斗争。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好多重症患者已经转入普通病房,再治疗一段时间,就可以出院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任福磊已经写好入党申请书,希望未来能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王少琳:剪掉了六年的长发

“90后护师”王少琳,在大年初一主动请缨支援湖北抗击疫情,这天也是她的生日,她没有犹豫,给自己送上了最勇敢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自从报名到湖北那一刻起,我就没有犹豫过、担心过、害怕过,我有信心、有能力、有专业的知识来做好自我防护,同时能够护理好每一位患者。”她外表纤瘦柔弱,内心却勇敢坚定。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1月30日下午,王少琳主动要求将留了6年多的长发剪掉。2月1日10:30,从所住酒店出发,经过了20分钟的车程,她和队员来到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旁边的宿舍楼。这栋楼共7层,为了应对疫情,临时将它改造成隔离病房,主要收治新冠肺炎的疑似患者。这里没有电梯,医护人员穿着隔离服走两层就出汗,憋气。进隔离病房之前,王少琳和组员先要教给当地护理人员穿脱防护服及消毒。这个时间就要近2个小时。王少琳每日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将疑似患者送到隔离病房,随时巡视,监测体温,关注心理变化。“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到隔离病房监测疑似患者体温,一旦确诊,就要转往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进行治疗。”王少琳说。
说起工作,王少琳显得有些激动,也有些伤感。前一天,病房里收诊了一例9个月大的小患者天天(化名),他的父亲和他住一个病房里,本以为孩子小,护理起来比较麻烦,每次去喂天天吃药的时候,他会哼唧两声,然后,乖乖把药吃掉。“看到护士,他也会张开双臂让我们抱他一会,每次看到他懂事的样子,我心里特别难受。”王少琳说。
在病房里,还有一位岁数稍大点的患者,病情相比其他患者重一些,吃饭需要护士喂,大小便不能自理,王少琳都要定时去帮她接尿倒尿。“谢谢你了,姑娘,阿姨都不好意思了。”每天,王少琳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
“从早晨6:30出发到医院,一直到下午3点多到酒店,这期间没有吃过饭,因为在病房忙起来,就忘了吃饭。”王少琳说。每天下班,王少琳的衣服都湿透了,防护衣和隔离服两层罩在原有衣服外面,稍微活动就会出汗,鼻梁上也被口罩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痕,不过,在她看来,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爱无疆,胜利的笑脸。不屈的民族静待春色满神州
这些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日夜轮班,仔细进行每一项医学操作,全力救助着每一名患者,这个时候,他们行动果决、目光坚毅。而每每在谈及家人的时候,他们总是流露着那么一丝犹疑,但这并不是胆怯,而是包裹着对亲人浓浓的爱。在这个严峻的时刻,他们只能暂时将这些爱埋藏心底,现在,他们有着更为重要的任务。所以,他们把对家人的爱藏在心里,把对家国的爱化为动力,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坚定地值守在每一个岗位上,全力奋斗着。
目前,湖北黄冈大别山医疗区域已经有几十人治愈出院,相信在他们以及全国各地救援队伍的帮助之下,我们一定能熬过这场灾难,迎来胜利的曙光,我们的医护人员也一定能带着凯旋的荣耀,回到家中深情凝望那时不敢多看一眼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