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2月21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冯雪英 刘丽)55岁的宫连凤,是一位在病原检测一线上奉献了35载的普通工作者,是在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SARS、发热伴、流行性出血热等重大疫情应急检测中直面危险的疾控战士。同样,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她依然选择了与病毒正面交锋,用自己精湛的检验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新冠病毒无处可逃,确保病例救治工作及时开展。
1月21日晚10:00,当应急检测的电话响起,电话那头的宫连凤只有一句话“马上到”!依然是那么沉稳,那么从容。这么多年来,只要有疫情,哪一次都会有她,哪一次冲在最前面的都会是她!有她在,大家就像吃了定心丸。同志们说:“有宫老师在,我们心里就踏实不慌了!”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自然便成了大家心里的依靠。第一例疑似患者样本检测,风险巨大。收样、消毒、防护、样品处理、核酸提取、条件设置、结果判读……事无巨细,每一项宫连凤都亲自上阵,发现同事们有不合理的地方及时纠正,确保人员安全,确保结果准确。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宫连凤在实验室已经连续工作了六七个小时,最终实验结果“新冠病毒阴性”,宫连凤松了一口气。而此时,已是凌晨四点半,她只能在办公室行军床上稍事休息。等到上班时,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实验室里。
实验室检测是抗击疫情战斗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所有县市区医务人员采集的可疑样本都会送到这里。宫连凤和她的队友们面对的是从病人或疑似病人身上病毒最集中的部位采集的样本,如痰液、鼻咽拭子、支气管灌洗液等。样品量越多,检测时间越长,其中人工核酸提取是检测中最关键的一步,宫连凤和队友们要面对活病毒操作,真真切切与活病毒正面交锋,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风险。面屏、防护镜、N95口罩、防护服、手套、鞋套……一件件防护装备将她们包裹得密不透风,每当从实验室出来时,整个脸都会憋得通红,脱下防护装备,脸上、身上全浸满了汗水。
1月28日那天送到实验室的样本量特别大,宫连凤穿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核酸提取实验室里呆了三个多小时。出来以后,本该是通红的脸却有些苍白,站都站不住了,顾不得吃饭,赶紧躺下休息。领导和同志们都非常心疼,劝她回家好好休息,但是她却婉拒了,她说:“咱们干的是技术活,不是重体力劳动,我的身体没事。当国家需要咱们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去做吧,没啥可说的!这是咱们的职责所在!”尽力而为,不问东西,危难时刻的坚守折射出的正是其35年来甘之如饴的奉献品质。
从腊月二十七开始,宫连凤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将近1个月。不是不想念远在老家年迈的父母,只是选择了坚守,便要义无反顾;不是不想放松一下身心,只是战“疫”没有结束,便要时刻准备与病毒展开下一场正面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