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2月15日讯(通讯员 马学利 徐樊浩)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作者,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耀眼的荣誉头衔,却扎根基层一线三十年,在配电网一线用真情付出和使命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他叫王军,配电抢修二班班长,战疫前线的配电网“老兵”。
10千伏配电网作为用户的接入网,可类比通讯的接入网,是电网联络千家万户的最直接环节,与百姓的安全用电息息相关,也被称作为电力传输的“最后10公里”。

王军就是烟台配网“最后10公里”的守护者。
烟台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室配电抢修二班有工作人员14人,平均年龄40岁,担负芝罘区12座变电站所带105条10千伏配电线路,约557公里范围内的设备巡视、运行与维护、事故处理、停送电操作以及设备验收、资料整理、低压线路的报修等工作。
王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对辖区100多条线路的接线方式、设备状况、地理位置、重要用户等信息烂熟于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配电抢修二班职责范围内,有9个发热门诊和1家省属重点企业需要开展保供电工作,涉及14条线路,遍布半个芝罘区,而班里2名离烟人员还需要在家隔离14天。
针对班组实际情况,他一边结合线路运行状况及地理位置制定保供电特巡方案,一边安排值班轮休、嘱咐离烟人员安心隔离观察,而自己俨然成了一名站岗盯梢的“老兵班长”。
为了进一步加深大家对本次保供电的14条线路中关键风险点的认识,他亲自带着轮值的小组对14条线路进行全面巡视,不遗漏任何一个设备。
碰到线路供电关键点,他总是要多强调几遍:“这个中间头负荷比较大,一旦出问题停电范围大,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咱们一定要担起责任,每天一定要测一次温,一定不能出问题……”每当巡视到医院等感染风险较高的地方,他总要在嘱咐几句:“大家伙儿到这儿一定要打起精神,防护口罩什么的好好检查检查,多看看四周,不要和人近距离交流,咱们自己一定要保护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下车后他总冲在前面去“盯梢”,为大家伙儿开辟一条安全通道。
2月14日,烟台遭遇雨雪天气。“今天天不好,咱们先去白石村那边看看,那边架空线比较多。”王军与值班的同事拿上巡视的设备就出发了。原来,雨夹雪天气容易使得架空线路覆冰情况,他担心架空线路落上被雪压断的树枝而造成接地或者短路故障。王波说,每到恶劣的天气,就是配网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老百姓可以呆在暖暖和和的家中,他们却必须到一线去守护配网安全。车子在路上缓缓地前发行,车里面三双眼睛紧紧地盯着架空线以防漏过任一个细小地问题。几个小时不间断的查看,万米多长的保电架空线路巡视了一遍。“这场雪刚开始下的是雨,咱们再去附近的定点医院,看看电缆隧道井的中间头,这几个发热门诊一定不能断电……”此时已经接近晚上,强烈的责任心又让王军赶往下一个巡视点。

“王班长,10千伏河东线跳闸,全线失电……”2月15日凌晨两点钟,刚刚睡下的王军被电话铃声吵醒了。接到调度指令电话后,他迅速披上工作服,在漆黑的夜色下,驱车赶往现场与值班人员汇合。被雪覆盖的道路,异常难行。“没办法,就是天上下刀子,我们也要去现场查故障,这样的天,不能让老百姓家里没有电。”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的故障排查抢修,终于将故障消除了,此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寒冷和饥饿也随之而来,衣服被厚厚的积雪打湿,鞋子、袜子全是冰冷的雪水,他从后备箱里找出两桶方便面和一壶提前准备的开水给同事:“你们赶紧吃了暖和暖和。”他却急忙往家赶,因为他还要为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送早饭。
家里的事情不耽误,单位的事情也没落下,每天两头跑紧张有序的忙碌着,他说,无论何时,只要需要他,他总是奋不顾身站出来,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他的“阵地”。
班里的年轻人换了一拨又一拨,王军一直坚守在配电的岗位上,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来的每一名班组成员,这就是一个配电“老兵”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经验教训为年轻一代的成长“站岗盯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