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经各区市推选与市级评选,我市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劳动教育典范校长。在芳华岁月,他们投身于劳动实践教育。十多年探索中,他们砥砺深耕。立劳动沃土,育桃李青禾。在劳动教育这片天地中,他们是春风,是春草,是阳光下的开拓者,他们为烟台劳动教育发展谱写了一首首奋发的颂歌。让我们一睹这些优秀劳动教育典范校长的风采吧!

他用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将一片荒地,化身为鸟语花香的花园,绿意葱茏的菜园,瓜果飘香的果园;将一座机房楼顶,化身为生机盎然、趣味横生、序列井然的生态养殖基地。他用“传统+现代”劳动教育新思想,凝聚起近4000名师生员工的合力;用多元化劳动实践场所和特色课程,构建了立足学生发展、突出学校特点、彰显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作为新民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建校起便将劳动教育列入学校整体规划,自筹资金在校内开发了占地33亩的“新民农场”,组建了20多个劳动实践功能教室,构建了立足学生发展、突出学校特点、彰显时代特征的核心素养视域下“传统+现代”双线并行的劳动教育新体系。
一、高瞻远瞩,做劳动教育的“拓荒者”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广阔的劳动实践场地,牟校长多方筹措物资、争取赞助筹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并身先士卒,一年多的时间里,利用工作之余的早晚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带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深入耕种区内清捡石块、挖沟建渠、栽树种花。打造了“百芳园”“百草园”“百蔬园”“百谷园”“百果园”五大传统种植园。
为了给学生打造多元化的实践场域,学校又新建了一千多平方米的生态种植区,引进了水培蔬菜、蘑菇养殖、水生豆苗等无土栽培技术。增设了智能气象站、自动化灌溉系统、智能孵化、干花加工等现代化农业设备,购置了翻土机、耕种机等新型农业机械。同学们在这些现代农业的体验中将书本上学到的生物、物理、化学知识运用到劳动中,并感受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小动物和水生物养殖区内,除了常见的鸡、鸭、鹅、兔子等常见小动物,还增加了鸵鸟、梅花鹿、火鸡等稀有动物,供学生进行鱼类、小动物的养殖和孵化体验。
二、运筹帷幄,做劳动教育的“领路人”

在牟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团队迅速成长起来,在日常的劳动教育过程中不断梳理和提炼,以“传统劳动方式”和“现代劳动形态”为两大主线,围绕“日常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模块,进行了课程设置。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多措施并举,保证劳动课程目标落地:严格每周一课时劳动课时制度,为劳动实践规划和劳动技能淬炼以及劳动感悟交流等提供时间保证;组建专兼职结合的骨干教师队伍,聘请当地的农业专家、非遗传人、劳动模范作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保证劳动教育的规范性;组织有专业经验的教师录制视频、编写教案,建立了丰富的劳动课程资源库,建设数字化劳动教育管理平台,提高了劳动教育的高效性。

2021年下半年,学校连续两次为烟台市劳动教育现场会提供会议现场,进行了28项特色课程6种教学模式和五大园三大区课程展示,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牟校长做“植根新民沃土,提升劳动育人成效”典型经验交流。他在劳动基地建设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广阔眼界和孜孜不倦的精神为全校师生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