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全国前十!年轻人都来了

来源:长江网  2025-10-21 15:21:38
A+A- |举报纠错

“吾与武,共青春。”

一位甘肃籍大一新生的深情告白

在开学季长江灯光秀刷屏展播

“吾”,是每一个选择武汉、扎根武汉的青年

“武”,是这座为青春点亮舞台、为奋斗保驾护航的城市

10月16日,武汉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在支点建设中挺膺担当”专场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书记皮惠兰以《城市可爱 青年可为 让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为题,讲述武汉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战略布局与实践路径,勾勒出一幅“城市可爱、青年可为”双向奔赴的新画卷。中央团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围绕“青年与城市共生成长的时代逻辑”作现场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谢正学讲述了“名校大城共创共兴共荣”的生动实践。

报告会现场。记者彭年 摄

择城之变

青年要的不仅是工作,更是生活和环境

有数据表明,超一半的95后认为“职业与生活平衡”比“薪资”更重要。年轻人在择城时,“生活舒适度”的权重占比超过“薪资”占比。这说明,当代青年既追求事业的高度,也注重生活的温度;他们寻找的不仅是一个岗位,更是一座与自己“灵魂契合”、双向奔赴的城市。

武汉的八座长江大桥同框。长江头条网友“李梓固” 摄

面对这一新趋势,武汉将青年发展置于城市战略核心。皮惠兰介绍,武汉大力实施“学子聚汉”工程,出台《武汉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并将“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青年人口已占武汉市总人口三分之一,每年留汉高校毕业生超过30万人,连续多年成为人才净流入城市,武汉也上榜“中国人才吸引力十强城市”。

城市“可爱”

武汉六大特质构筑吸引青年硬核底色

报告会上,皮惠兰用“机遇之城、开放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历史之城、幸福之城”的形象描述,阐释了武汉这座城市吸引青年的“可爱”底色。

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书记皮惠兰作主旨报告。记者彭年 摄

皮惠兰介绍,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GDP跨越2万亿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十、中部首位。

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为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黄金舞台。天河机场迈进“三航站楼+三跑道”时代,中欧班列(武汉)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4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80%重要城市,九州通衢的枢纽地位为青年打开了“一张机票闯世界、一张车票通全国”的无限可能。集聚92所高校、140多万在校大学生,拥有15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超1.66万家,科研城市排名全球第9,是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创新涌动的活力,吸引了全国众多大学生的目光。武汉还用山水形胜的生态之美、人文荟萃的历史底蕴、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为青年打造了工作与生活完美平衡的“理想城”。

大学生在“古琴号”邮轮上赏两江四岸灯光秀。武汉文旅集团 供图

青年“可为”

武汉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广阔舞台

在创新创业领域,武汉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从“一张桌”到“一间房”再到“一层楼”的多层次支撑体系,构建“孵化器+产业园”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建立赛事直通车机制,设立20亿元投资基金和100亿元的青年双创信贷资金等,着力将青年创新创业的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

在产业发展方面,武汉每年举办500场招聘会、提供50万个优质岗位。开展“武汉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助力青年人实现从“专业人才”到“产业合伙人”的转变。

在乡村振兴领域,“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每年遴选30个“金点子”项目给予最高5万元支持,同步推出最高500万元贴息贷款。“新农人培育计划”提供全链条赋能,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对扎根乡村的青年技术人才,打破学历资历限制,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支持青年返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

在区域融合领域,武汉主动携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推动人才互通、资格互认。持续开展“千岗迎台青”专场招聘,设立汉港澳青年交流驿站和国情教育基地,同时,通过“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助力青年企业家对接全球。

在社会治理方面,武汉积极推动优秀青年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通过“青年观察团”“青年议事会”让每一个金点子都可能成为城市的新变化。“武汉鼓励青年通过志愿服务、文明行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共建,成为城市的‘主理人’。”皮惠兰说。

武汉未来科技城。长江头条网友“牛不拉吉” 摄

从新中国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新征程,“武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青年与城市相互成就的奋斗史”。皮惠兰表示,“今天,武汉以整座城的诚意,让这座城市成为每一位青年奋斗路上最坚定的‘同行者’和最硬核的‘合伙人’”,让每个在此奋斗的“吾”都能在这片“武”台上绽放青春梦想。

青年与城市这样“双向奔赴”

“青年才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最核心的竞争力。青年之争,就是未来之争;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中央团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围绕“青年与城市共生成长的时代逻辑”展开深度分享,引发了在场青年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共鸣。

中央团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廉思作主题报告。记者彭年 摄

谈及武汉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实践路径,廉思指出,武汉凭借不可替代的先天优势为青年提供成长沃土,更通过精准治理实现“城市赋能青年、青年激活城市”的良性循环。

廉思分析,武汉具备多方面基础条件支撑青年发展。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其区位优势为青年提供“留得下、走出去”的双向通道;92所高校、超过百万的在校大学生,构成全国领先的青年人才储备;“光芯屏端网”“车谷制造”等产业集群,与青年创新能力高度契合;而这座英雄城市骨子里的包容气质,更滋养出一种平等、务实、有温度的社会氛围,让每位奋斗者都被温柔以待。

报告会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记者彭年 摄

“在治理层面,武汉逐步推动青年工作由‘单点激励’向‘全面生态化治理’转型。”廉思进一步指出,武汉在政策上注重整体设计,以“学子聚汉”等工程为抓手,打通“求学—就业—创业—安居—融入”全流程服务链;空间上强化开放共享,支持青年文化活动、建设创新空间、培育社群网络,塑造“青年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的城市氛围;产业上聚焦前瞻布局,瞄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新兴领域,促进青年人才与新质生产力紧密对接;治理上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数据共享与政策协同,实现青年工作“一体推进、系统集成”。

“武汉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既是政策契机,更是历史必然。”廉思强调,武汉将先天优势转化为共生成果,不仅提供了“以青年为中心的城市现代化路径”,更在回答“什么样的城市能让青年与时代同步跃升”这一核心命题。

青春思政课《我的梦想会发光》。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 供图

报告会上,一堂扎根武汉“965”现代产业体系,贯通大、中、小学与产业一线的青春思政课《我的梦想会发光》,收获全场好评。这堂思政课以爱心托管班这一实践场景引入,将“产业育人”的生动案例融入其中,打造出感知城市产业活力的实景课堂。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中小学生从小播种产业理想,助力大学生在产业转型发展实战中淬炼成长,激励产业一线青年勇担重任、攻坚克难,以城市产业发展为载体,推动党团队育人一体化链条链接贯通。”

沙龙环节。记者彭年 摄

在沙龙环节,武汉市科创局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祝志华,武汉市住更局住房保障管理处处长李跃,武汉安居集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王凯,以及中国青年报社胡林围绕“青年需要什么,城市还能做什么”的核心议题,与高校学子展开对话。武汉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蔡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吴心旖分别就创新创业支持、置业安居保障等问题提问,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在当天的活动外场,还设置了就业招聘专区,青年安居、创新创业政策咨询专区,以及青春市集展示专区,从生活服务到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吸引众多高校学子前来了解咨询。

专场报告会外场招聘专区吸引了众多前来咨询的高校学子。记者彭年 摄

今年以来,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有关单位已举办“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报告会多场,带动全市举办形式多样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超1500场,通过讲好武汉市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弘扬“三大精神”,聚焦聚力支点建设的生动实践,唱响武汉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强大正能量。

本场主题报告会由武汉市委宣传部、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协办,并将于10月21日(周二)晚8时24分,在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长江日报视频号、长江网播出。

初审:宋佳千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