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铁渤海铁路轮渡烟台北站,售票员刘燕有两重“身份”:白天,她是窗口前微笑服务的铁路职工;夜晚,她化身为指尖流沙的“画师”,用沙画作品讲述铁路故事,用研学讲解播种铁路梦想。这位扎根一线的“80后”女职工,以艺术为媒、以创新为翼,在网络空间构筑起传播铁路正能量的“沙画长廊”。

沙画叙事:让铁路精神在流动光影中“活起来”
“每一粒沙子都能讲述一个故事”,作为基层铁路职工,刘燕擅长从一线场景中汲取创作灵感。自2024年起,她创作的沙画作品先后登陆环球网、中国青年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用细腻笔触勾勒出铁路人与时代同频的奋斗图谱。
2024年春运期间,她的沙画作品《在春节坚守中刻画奋斗者群像》在环球网发表,后被学习强国山东平台转载,以3.6万次阅读量成为刷屏之作。这幅作品聚焦铁路职工“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用流动的沙影展现售票窗口的微笑、检修车间的火花、站台巡视的背影,让网友直观感受到春运背后的“铁路温度”。同年3月,她以“三八”妇女节为契机,创作《凝聚巾帼“她”力量,绽放时代“新”芳华》,刻画铁路系统女性工作者在货运攻坚等场景中的担当。刘燕的创作视角始终紧扣山东铁路发展脉搏。2024年10月,她耗时两周完成的《潍烟高铁:助力山东加速驶向美好未来》在环球网发表,通过沙画动态演示高铁穿越胶东半岛的画面,直观呈现区域经济“串珠成链”的效应。

研学讲解:让铁路梦想在青少年心中“扎下根”
除了沙画创作,刘燕还主动承担起铁路文化“播种者”的角色。利用休班时间,她累计接待研学团体百余人次,带领青少年走进中铁轮渡,揭秘“火车上船”的奇观,讲述中国铁路从“追赶”到“领跑”的历程。
在2025年元宵节组织的“我的铁路风景”研学活动中,她通过现场讲解、模型演示、互动问答等环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铁路科技魅力。活动视频在“国铁济南局”微博发布后,评论区满是“原来火车轮渡这么神奇”“长大后我也要当铁路工程师”的留言。刘燕认为,研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每次讲解前,她都会针对不同年龄段调整内容:对小学生,侧重趣味故事和视觉体验;对中学生,则加入高铁技术原理和经济意义分析。这种“精准滴灌”式传播,让铁路正能量真正入脑入心。

创新赋能:让传统艺术与时代潮流“共起舞”
在沙画创作中,刘燕始终保持创新意识。2025年1月,她尝试将AI智能技术融入创作,推出首幅AI沙画《回家路上的温暖瞬间》。作品通过算法生成春运人潮动态,叠加手绘沙画的温暖场景,在“青春济铁”公众号发布后获职工点赞刷屏。从传统沙画到“沙画+AI”,从平面图文到动态视频,刘燕的创作轨迹折射出铁路宣传的迭代升级,成为铁路系统新媒体宣传的特色品牌。

从售票窗口到网络空间,从沙画台到研学课堂,刘燕的故事证明:只要怀揣热爱、立足岗位,就能用指尖流沙汇聚成网络空间的星河,让铁路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作者:徐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