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司法局:抓牢法治建设关键点 打造一流烟台司法行政工作品牌
胶东在线12月11日讯(通讯员 于跃) 今年以来,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法治建设的大战大考中,烟台市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跟中心大局、紧贴民生需求、紧把法治关口,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依法治市工作实践,全方位构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新格局。
持续加快法治烟台建设步伐
烟台市司法局坚持统筹部署、顶格推动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市主线更加鲜明、步伐更加坚实。今年,实地迎接了中央依法治国办法治督察,在全省首创建立了委员会各协调小组办事机构,吸纳30余名专家学者和法律实务工作者组建全面依法治市顾问团,胶东五市法治一体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出台了全国首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条例,制定《烟台市政府立法公众参与规定》,探索建立立法后评估机制,科学民主立法进程不断加快。烟台市被评为全省首批4个“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之一,烟台市司法局和龙口市司法局作为山东省市县两级唯一代表入选司法部工作联系点。围绕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坚持重法、学法、考法、议法、述法、督法“六法并举”同步推进,创新实施法治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全面依法治市暨法治政府建设专题研修班,开展法治建设和法治化营商环境系列访谈(笔谈),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述法工作在全省率先实施,近期述法工作将全部完成。今年以来,省市各级领导莅临烟台司法行政系统调研、作出批示指示50余次,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全面赶超、全面发展、全面过硬、全面一流。
全方位打造法治营商“暖环境”
为切实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烟台市司法局将今年确定为“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部署优化法治环境改革攻坚,及时清理修改滞后于改革要求、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取消了186项证明事项,相继成立了烟台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和烟台市司法鉴定协会。制定涉企执法检查计划清单,全面推行“首违不罚”和“一般轻罚”,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四全”监督模式。推动设立自贸区合作制公证处和联营律师事务所,成立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行法律服务代理机制“三三”服务模式,组建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开展“送法进企业”2300多次,举办“优化环境·法惠民企”、“复工复产·法治体检”等系列活动上百场,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心、全力、全程、全速、全优”的“五全”法律服务,疫情期间法治护航企业复工复产经验做法被中新社、法制网、山东新闻联播等广泛报道。
构建社会治理最美法治风景线
在做好系统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在全省率先制定共性个性两张普法清单,率先启动法治县(市、区)、法治示范镇(街)、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三级联创”,广泛开展宪法“十进”、民法典“六进”等活动近万余场次,全面推行“志愿普法”模式,打造了“法德共进”烟台创新升级品牌,奋力争创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城市,“五高五新”普法模式得到司法部和省司法厅领导充分认可。积极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律师辩护全覆盖等三项“市政府重点民生事项”和“十大法治惠民实事”,建成1个省级示范标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启用全市第一家24小时在线“无人律所”。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律师案件38502件、公证案件26799件、司法鉴定案件6256件、法律援助案件8353件,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充分整合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公证等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手段,创新构建集约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为全省试点城市,打造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枫桥式”司法所创建全面启动,今年以来,全市共调解案件14052件,调解成功率达98.13%。
创新突破打造更多“烟台模式”
市司法局坚持创新推动、重点攻坚,多项工作实现了全省领跑。率先建立了全省首家海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率先提出“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需向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请假报告”等12条行政应诉刚性规定,全市行政负责人出庭率提升至100%。广泛实施“0535”阳光惠民复议机制,行政复议便民联系点在全市推开,行政复议综合纠错率达69%,化解行政纠纷主渠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创新开展律师行业“党建领航、服务启航、规范护航、品牌助航”四航行动,“党旗飘扬·法治先锋”律师党建品牌质效进一步提升,4名律师入选新一届省政府法律顾问和法律专家库。聚焦“政治机关、法治部门、纪律部队”这一定位,广泛开展“四比四做”大竞赛大比拼活动,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努力锻造“六讲六重”过硬法治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