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1月7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被称为“人体定时炸弹”,病死率极高,能否快速完成诊断、手术,是衡量一个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重要标志。10月28日晚6时,烟台毓璜顶医院急诊科竟同时收治两名该病患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

检查显示,两名患者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影像学评估提示两位患者的动脉瘤颈均极短,无法行腔内支架修复(EVAR),紧急开放修复术成为唯一能挽救生命的选择。而当时,血管外科一个手术组仍在进行常规手术,两名危重症患者亟须救治,时间根本不允许等待,如何在短时间内集结足够力量、保障两人同时得到精准救治?危急时刻,血管外科主任车海杰迅速调度指挥,果断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
正在莱山院区值班的李鲁滨副主任医师、宋富波副主任医师接到指令后迅速驰援总院区,与在院区内的医疗团队会合;与此同时,刘国龙副主任医师医疗组在完成当日既定手术后,也立即加入支援队伍,血管外科10名医生迅速组建为两支专业手术团队。急诊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两位患者的病情评估、术前准备,经急诊绿色通道直接将患者送入手术室;麻醉科第一时间派出经验丰富的医师团队,快速建立深静脉通路并实施全身麻醉,全程守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室同步调配人员、设备、器械与血源,协调两台手术间的并行操作;在得知总院区重症监护室没有空床后,院总值班工作人员立即协调重症监护室床位,在医务科的帮助下协调重症监护室紧急扩增监护床位,为患者术后监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两个团队同时进行手术
一场跨学科、跨院区、无缝衔接的“主动脉生命线”抢救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启动。
两台开放修复手术同时进行。术中,手术团队精准操作、默契配合,麻醉与监护团队全程守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经过数小时的鏖战,两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两位患者分别转入东区ICU和西区ICU接受治疗,生命体征逐步趋于平稳,目前已顺利转回血管外科病房继续康复。
作为区域主动脉危重症救治中心,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形成了从急诊分诊、影像评估、手术决策到围手术期监护的全链条快速响应机制。目前科室的腹主动脉开放手术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20,位居省内第一,国内领先水平,各医疗组均具备独立完成此类高难度手术的过硬实力。此次两台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手术同步进行的成功抢救,不仅展现了血管外科团队精湛的专业技术与高效的协作能力,更彰显了毓璜顶医院在危重症救治中多学科协同、高效联动的体系化能力。




2020年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烟
山东滑雪高手汇聚“雪窝”烟台 赛场飞驰比
2000余名民间艺人齐聚
以新姿态奔赴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