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公里的“心”接力!烟台毓璜顶医院多学科协作,助县域肺动脉高压患者重获“心”生

来源:胶东在线  2025-10-27 15:12:15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10月27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侯瑞)“以前快走几步都喘得不行,现在上下楼梯都不费劲了!”近日,68岁的王女士从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心内科出院时,难掩激动地说。这位来自龙口市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曾被“心血管界癌症”困扰一年多,最终通过跨越百公里的转诊救治,在一周内实现症状显著改善,重归正常生活。这场生命接力的背后,是烟台毓璜顶医院深耕区域医疗协作、破解罕见病诊疗难题的具体实践。

  王丽红(左4)为患者做检查

  初诊遇困:学术平台架起转诊“桥梁”

  一年前,王女士出现乏力、气短,起初慢走不受影响,可近半个月来症状明显加重,她随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通过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可能存在肺动脉高压”。

  此前,针对肺动脉高压诊疗工作,烟台毓璜顶医院肺血管团队分专业邀请区域内相关科室到医院开展培训与学术交流,同时搭建了学术及患者交流群,形成了区域协作平台和团队。基于这一平台,当地医院超声科医生随即联系烟台毓璜顶医院超声科副主任王丽红,请求协助进一步确诊病情。

  接到求助后,王丽红为患者开通了超声检查绿色通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准的技术,她通过复查明确王女士属于高度可疑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不能等!”王丽红第一时间与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心内科主任医师荆艳艳沟通,并为患者开辟了住院绿色通道。当天,王女士不仅顺利完成相关检查,还被安排住院进一步治疗。

  荆艳艳(左3)团队讨论患者病情

  MDT攻坚:5天改善症状,破解“诊疗难题”

  “肺动脉高压被称为‘心血管界的癌症’,主要是因为它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一旦确诊多是晚期,早年又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难度极大。”荆艳艳介绍,而且这类患者往往不是单一病因,必须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才能精准排查。

  随后,荆艳艳牵头启动MDT诊疗模式:由心内科肺血管团队主导,联合超声科、影像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等相关科室,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右心导管检查、血管影像学评估及病因筛查。最终明确,王女士的肺动脉高压属于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危险分层为中危,需立即进行规范治疗。

  得益于精准诊断与规范治疗,王女士的气短、乏力等症状仅用5天便显著缓解。出院时,她已能快步行走、上下楼梯,且无明显气促。更让患者安心的是,肺动脉高压治疗已告别“天价”时代,早年该病的靶向药多依赖进口,如今国产靶向药大幅降价,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荆艳艳(左5)团队在查房

  科普+保障:让“罕见病”不再“难治”

  肺动脉高压作为罕见病,不仅公众知晓率低,医生的识别能力也参差不齐,“王女士的救治并非个例,很多人把活动后气短当成‘体质差’,等到确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荆艳艳坦言,数据显示,该病高危患者1年死亡率达21%,中危患者也有5%—20%,王女士入院时就属于中危群体,若再延误,后果不堪设想。

  为提升肺动脉高压诊疗水平,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动脉高压专科联盟建设单位,烟台毓璜顶医院心内科荆艳艳团队始终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基层义诊、宣讲,提升群众对肺动脉高压的认知。同时,常态化邀请县域医院医生来院培训,通过病例讨论、手术演示等方式传授诊疗规范。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学术交流群和标准化转诊流程,让基层医生遇到疑难病例时,能快速对接权威专家。

  如今,王女士已纳入医院门诊随访名单,她的诊疗经历也成为医院区域协作的缩影。随着国产靶向药的普及,以及MDT诊疗模式的推广,曾经“难治”的肺动脉高压,正逐步变得“可诊、可治、可负担”。

  “未来,我们会继续织密区域诊疗网,让更多基层患者不用奔波,就能享受到规范救治。”荆艳艳表示。

初审:栾雪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