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体记者 周芳 摄影报道
刚刚过去的暑假,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捷报频传——学院骏驰车队首次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一举斩获电动组全国二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高职组);在2025年山东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决赛中,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4项……一枚枚闪耀的奖杯,成为学院教学成果和科技创新实力的最好见证。
在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以关键要素改革为突破口,打出了职教“组合拳”:构建“一体两翼双轮”专业格局,创新“标准引领、平台助力、分层施策”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系统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高水平打造“育训一体”实训基地,在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组合拳”发力,教学成果丰硕,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700余项,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连续多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0余次,汽车营销、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等赛项多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对口就业率、优质就业率连年攀升;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创业创新典型示范高校、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院校等荣誉称号。
高水平专业育人才
4万余名技术骨干赴产业一线
从烟台本土培植、成长起来的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近年来紧扣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及山东省、烟台市产业发展部署,加快构建“一体两翼双轮”特色专业格局,创新“四引领”建设路径,近十年累计为山东省输送技术骨干4万余人,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
锚定产业需求,构建“一体两翼双轮”专业体系。“专业建设必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深度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部署,聚焦烟台市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重点打造了以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智能制造、汽车营销与管理、汽车维修与服务四个汽车特色专业群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专业群、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为两翼,以财经商贸专业群和高端服务专业群为两轮的“一体两翼双轮”特色专业格局。同时,特色专业群与区域内的吉利汽车、理想汽车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开展了“现场工程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十年,学院为山东省输送技术骨干4万余人,本省就业率达到70.7%,成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核心引擎。目前,学院已经建成了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3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7个专本贯通培养专业。
创新“四引领”专业建设路径,深度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一是新职业引领,学院深度对接汽车智能网联装调运维、新能源汽车维修等新兴职业,让人才培养方向精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二是新岗位引领,围绕学生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发展能力、综合能力提升,构建电力电子与通信、动力电池、电机和整车故障等七大教学模块,实施“三岗位四能力七模块”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三是新技术引领,学院联合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企业讲师工作站,通过企业讲师认证、技能大赛、“双师”认证等举措,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提升教师能力。四是新业态引领,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为依托,学院建成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中心;通过“引企入校、引产入教”,共建实体化运营实训车间,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可感的实训环境。
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国家职业教育锻造创新引擎
8月8日至9日,第八届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易飒杯”智能座舱关键技术应用赛项和课程思政教学专项赛举行,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捧得双项金奖。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重点围绕“双师型”教师关键能力提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标准引领、平台助力、分层施策”的双师型教师关键能力提升模式,以及适用于职业教育带有本校特色的“双师型”关键能力模型和评价标准,配套开展双师型教师评价认定和能力提升。学院联合青岛理工大学、潍柴集团、吉利汽车等本科院校和行业头部企业,成立双师型教师联合培养基地,确立了“师德高尚、教学与实践技能强、技术服务与创新能力优”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依托职教集团,学院选择与产业关联密切的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轮岗平台;遴选25家优质企业共建校外教师研修实践基地,为教师搭建定岗实战平台。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坚持“育研并举”,共育科研与技术研发“双优”团队,组建跨校、跨专业科研攻关团队,以项目带动教师培养,形成“企业发展出新题,创新团队来解题,科研成果进课堂”的科研服务企业与科研反哺教学良性互动。
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带动了学院办学质量的整体跨越式提升。近年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1个,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建成省级以上教学团队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1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24人获评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省青年技能名师等称号,120多人次在省级及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29项,教师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学院获评山东省“双师型”教师培训联合体牵头学校,建成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
优化教材与岗位需求同频共振
近年来,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校企合作为重要纽带,紧扣产业发展动态需求,同步推进模块化课程改革与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实现课程与教材协同联动、同频共振,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筑牢核心支撑。
对接岗位需求,开发并适时迭代的一流课程。学院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精准梳理岗位的能力要求、技术要求与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将生产经营中相关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岗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职业道德规范融入课程内容和课程素质目标中,实现“岗课融合”;推进“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达成“课证融通”;针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行业赛等大赛要求,将大赛内容、评价标准等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并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课赛融通”。
一系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举措,推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学院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教学资源库1个,形成了覆盖多个专业领域的优质课程矩阵。
优化教材开发路径,打通教学堵点。经过持续探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教材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质教材。截至目前,12部教材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7部入选省级规划教材,2部教材获评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开发新形态教材40余部,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活页式教材开发和建设模式荣获2022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瞄准汽车产业发展前沿
打造“育训一体”实训基地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教育部确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院聚焦汽车产业发展前沿,坚持高水平打造“育训一体”实训基地。
走进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实训中心,5.3万平方米的场地内各类高端设施一应俱全。作为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这里汇聚了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VR+制造”智慧学习工场公共实训基地,以及1个山东省智能与新能源汽车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为前沿技术教学提供了坚实保障。学院紧扣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趋势,聚焦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痛点,凝聚政行校企多方力量打造“育训一体”实训基地。如今,该基地已成为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赋能平台,为区域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不仅如此,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还引入行业优质资源,建成捷豹路虎卓越培训中心、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实训中心、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培训基地、ABB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等20余个高端实训场地,并建有汽车文化博物馆,形成覆盖汽车全产业链的实训场景。如今,基地共设有158个实训区域、20个大学生创新基地,可提供22116个工位数。
截至目前,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累计培养具备跨领域技术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万余人,对口就业率达到96.7%,远超行业均值23个百分点,企业反馈学院人才“全产业链系统认知优势突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维修等高阶培训1.2万人次,高级工/技师认证率达到85%,助推区域高技能人才密度提升37%,有效地缓解了汽车“新四化”人才缺口,为全国汽车产教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育训一体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