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体记者 林媛 通讯员 潘峰 潘晶 摄影报道
远至新疆,积极探索与北上广等地国内顶级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筑巢引凤、上接天线”,想方设法引来国内顶流医疗专家来烟为民服务;近到眼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将服务范畴从单纯的医疗服务,拓展为“以健康为中心”,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育、防、治、康、养、安”一体化健康服务。
这里,就是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建院165年来,医院紧跟时代步伐,从早期“老烟台”嘴里亲切的“二院”,发展至如今三院区齐头并进,始终坚守医院公益性,在向上成长的同时,努力向下扎根,与烟台这座幸福之城,同成长、共命运。
招才引智入烟台
实现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云端问诊
“烟台山医院建院165年来,一直坚持两大特质:一是开放创新,兼容并蓄,二是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烟台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姜俊杰,从大学毕业后就在烟台山医院工作至今,他也是烟台山医院近20年来辉煌发展的参与者和亲历者。
很多烟台人并不知道,追溯烟台山医院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医院名称也曾随时代变迁经历过多次变更,从1860年建院的法国天主教堂施医院、1937年的法国医院、1938年的公济医院、1945年的烟台市工人医院,到1954年更名为烟台市市立第二医院,成为“老烟台”口中最亲切的“二院”。1959年后,医院又先后更名为:烟台市立烟台山医院、烟台市立医院、烟台市白求恩医院、烟台市人民医院、烟台山医院,直到1986年使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这个名字至今。2009年,烟台市妇幼保健院、烟台市职业病医院整建制并入,成为全新的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在这百年历程中,医院始终怀有开放包容的特质,在一代又一代烟台山人的努力下,形成了如今“双三甲”的发展格局。
曾经屹立在烟台山下的2层小楼,如今已经脱胎换骨,东院、北院、南院三个院区分别驻扎在烟台市区的三个方向,齐头并进,正积极投身于建设国内一流医院的浪潮中。
“筑巢引凤、上接天线”,这是医院着力打造的“招才引智”工程,也是跻身国内一流医院的重要一步。医院领导班子深知,作为双三甲医院,提升自身的诊疗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是医院的底气和根本。于是,医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脚步遍布全国各地,想方设法地将国内各个领域天花板级别的医疗专家引进医院,目前已成功构建起覆盖肿瘤、脊柱、关节、消化、呼吸、重症、神经内、神经外、康复、妇科、心理等多个学科的强大专家矩阵,并通过专家团队与医院相关学科的深度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身诊疗水平,方便群众“一站式”就医。
“一站式”就医,在烟台山医院,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
7月至8月,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的头部专家团队来到烟台山医院,亲自坐诊青少年脊柱侧弯门诊,挂号费只有25元,患者从周边的乳山、威海、青岛等地纷纷赶赴烟台。妇科、儿科、儿童心理卫生门诊也多次邀请大医院专家来院义诊,让很多患者受益。“这些专家在北京的挂号费都是百元的价格,且一号难求。把他们请到烟台来,不仅省去了患者们到外地求医的吃住行等费用,还用最低的挂号费帮他们挂到了顶尖专家的门诊号,这才是把服务人民做到了根本。”姜俊杰表示。
不仅是挂号费,外请顶尖专家的门诊诊疗费、手术费均统一按本地标准收取,患者能以更低的费用享受国家级专家的诊疗,真正实现了“少花钱”;而专家团队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让烟台百姓享受与国内顶尖医院同步的“多技术、多保障”医疗服务;此外,与顶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能够随时进行省内、国内甚至国际会诊,专家们秉持着“哪里需要哪里去,随时需要随时到”的原则,为烟台百姓提供了坚实的健康“医靠”,患者无需熬夜抢号、长途跋涉,在烟台山医院就能实现“云端问诊”。
打造分级诊疗新模式
破解当下区域医疗资源的不均衡
对上,积极对接头部医院和头部专家,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品质;对下,烟台山医院主动扛起重任,推进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区域医疗布局,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形式,让分级诊疗从基层“直通天线”,打造独具烟台山特色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在医院领导班子看来,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是破解当下区域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关键路径。
2023年,顺应医疗改革的浪潮,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正式组建成立。截至目前,集团成员已达65家,形成了一个遍布基层、庞大且紧密联系的医疗服务网络。
2025年5月,烟台山医院正式全面帮扶高新区医院。
对高新区医院的全面帮扶,对烟台山医院来说,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三级医院全面帮扶二级医院,怎么去定位?怎么谈发展?三级医院的医生到二级医院看诊如何收费?更重要的一点是,怎么让患者安心回归基层医疗机构,享受到与三甲医院同质但更实惠的康养服务?
烟台山医院给出的答案是,打破两院传统协作“藩篱”,构建起“一盘棋”运营体系,从人员统一调配,到财务统筹管理、物资协同保障,再到技术、设备、服务标准三统一;同时,精准锚定二级医院的发展需求,在高新区医院全新打造康复、中医、安宁疗护三大特色专业,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康养一体化中心,补齐区域医疗短板,依托烟台山医院构建的城市医疗网络分级诊疗体系,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区域康养一体化格局,让优质的康养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
全方位的深度融合,让高新区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实现了“三级跳”:医院在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和心内科等重点科室的建设上成效显著,半年内完成210例手术,包括乳腺癌根治术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手术。
技术下沉+“订单式”服务
打造城市医疗集团“烟台样板”
除了对城市医疗集团内的单位进行带动和帮扶,烟台山医院还通过技术下沉+“订单式”服务,为更多、更广的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优势学科和优势服务——
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星火计划”专家下基层活动,持续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近三年为烟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配备肺功能仪90余台,累计完成初筛1万余人次,筛查完成率达100%,有效随访2000余人次;
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与出生缺陷救助项目,近三年开展新生儿四病筛查9.6万余例、听力筛查9.1万余例、先心病筛查8.6万余例,救助遗传代谢病、功能性出生缺陷儿童18名;
建立全市上下联动的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机制,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率达100%。推进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等妇幼健康项目,年度指标完成率超过90%,惠及群众约29.5万人次。
自此,烟台山医院打通了医疗资源的上下链接,让基层百姓也能实现在家门口请到顶级专家看病的可能性。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在医院领导班子看来,探索烟台特色分级诊疗新模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烟台山医院将始终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实现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医疗服务,建设一条从自我健康生活、疾病预防—社区就诊、慢病管理—一、二级医院诊疗—三级医院转诊—省级、国家级医疗中心转诊/会诊的高速公路,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的“烟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