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幸福之城|守护健康 初心不改

来源:烟台融媒  2025-09-15 14:16:27
A+A- |举报纠错

  YMG全媒体记者 林媛 通讯员 王永梅 摄影报道

  提起烟台市奇山医院,很多烟台人是在2018年以后才知道的。实际上,该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初期。

  从早期基础条件简陋、业务功能单一的烟台市传染病院到如今专业优势突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施先进、服务功能完备,具有肝胆病和感染病专科特色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烟台市奇山医院在烟台幸福城市发展史上镌刻下了深刻的历史年轮。

  70年时光,守护健康,他们初心未改。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医院基础设施和专业装备已全面优化升级,患者就医条件和医院服务环境显著改观,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业务体系初步建成,医院综合服务实力显著提升。

  担负全市传染病救治任务 建成省级公共卫生应急救援区域中心

  说起从传染病医院到奇山医院的名称变革,奇山医院党委书记潘伟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传染性疾病肆虐,天花、疟疾、白喉、脊髓灰质炎等疾病高发。为做好烟台市传染病患者的收治和诊疗工作,1958年,烟台市传染病院独立建院,后来使用过烟台市传染病防治院、烟台市传染病医院的名称。2018年时,医院的第一名称由“烟台市传染病医院”正式变更为“烟台市奇山医院”,至2021年,医院加挂了“烟台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名称。

  建院伊始,医院就担负起了整个烟台地区传染病防治的重任,一代又一代医护工作者们默默战斗在最前线,为防治威胁烟台市民健康的流行传染病作出了卓越贡献。

  赵先礼,就是开创者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他从医近半个世纪,虽历经岁月变迁,却始终初心不改。为了救人,他不顾自身安危,对有传染病的窒息患者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数十次亲自帮白喉梗阻患者吸出分泌物,为了叩诊准确甚至用手术刀切断了自己的手指肌腱……他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体弱多病之际,仍笔耕不辍,他著作出版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学专著是胶东地区最早出版的医学论著之一,曾作为全国性专业教材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传染病的救治水平,为胶东医学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赵先礼的精神引领下,奇山医院人在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挽救生命的奇迹——

  2003年以来,医院在“非典”疫情防治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手足口病疫情救治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效处置了全国首次发现的发热伴群发病例,以及高致病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难治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突发疫情。特别是在发热伴、出血热等自然医源性疾病救治方面,医院充分发挥学科区域辐射引领作用,联合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在发热伴发病机制、诊疗方案及重症抢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有效降低了危重症病死率,为全国发热伴诊疗提供了宝贵的“烟台经验”。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医院先后被确定为烟台市级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和山东省级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定点医院。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全院上下坚持科学精准抗疫,沉着冷静应变,克服重重困难,尽锐出战、全力以赴,始终坚守在新冠抗疫最前线。

  虽然那段艰难时光已过去,但至今回忆起来,很多镜头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疫情高峰时,重症医学科90岁以上的老人曾一度高达10余名,牛传振主任带领团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在一线封闭奋战两个多月,为抢救危重病例,他曾连续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多次累瘫在地。3-5个月大的婴儿,母亲因患病无法照料,医院护士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当起了孩子的“临时妈妈”;年轻的王箕大夫因连续工作突发心梗被紧急抢救;最美新娘李艳芳在结婚第二天便进入隔离病区开展工作……

  抗疫期间,医院总计有323名医务人员在一线闭环工作,时间最长的甚至达到了580天。

  “正是因为对医院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水平的肯定,医院先后获评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省级公共卫生应急救援区域中心。”潘伟表示。

  定位“强专科、精综合” 加快资源整合和业务结构调整

  多年来,奇山医院秉承“强专科、精综合”的业务发展定位,以专业人才建设为支撑,持续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和综合业务体系建设——

  作为全市唯一的市级公共卫生临床机构,奇山医院的感染性疾病学科在胶东地区已形成突出的专业优势地位。医院感染性疾病学科成功创建为山东省首批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病原学检测专业被列为省级公共卫生重点建设专科。

  “我们是烟威地区唯一的省级感染性疾病重点学科,尤其是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奇山医院是走在省内前列的。”潘伟说,目前,医院的肝病诊疗中心为全市十大专科医学中心之一;先后被确定为首批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技术示范中心、全国超声造影技术培训基地、全国脂肪肝规范诊疗中心。医院在病毒性肝炎精准治疗、感染性疾病诊疗、耐多药及重症肺结核治疗、艾滋病精准治疗、急危重症传染病救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形成全面技术优势。

  2024年,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深入合作,成立了初乃惠名医工作室。初乃惠教授带领专家团队每周定期来坐诊、查房,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结核病学科的发展,也为烟台地区结核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近年来,医院加快资源整合和业务结构调整,积极打造肝胆外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等新的综合性优势学科群,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引进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实用型人才100余名,选派百余名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研修学习。同时,大力开拓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等多所国家级医学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

  一批国家级专业人才也被引进到奇山医院。奇山医院现任大外科主任及肝胆外科主任王敬,师从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黄志强院士,曾担任解放军总医院(原301医院)肝胆外科行政副主任、胆道外科病区主任。在奇山医院工作仅一年,他就已成为烟威地区肝胆疾病患者最信任的医生之一,科室收治的各类肝脏肿瘤患者比例呈倍数增长,肝胆胰手术类型基本涵盖。

  和王敬教授一样来烟台工作的,还有全国知名的内分泌科专家吕肖锋、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消化内科专家金博、重症专家朱世宏、肾病专家周伟等国家级人才。在他们的带领下,医院已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将北京顶尖专家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有效引入烟台,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共享。

  有了专家们的引领,医院还借力使力,组建起多学科诊疗团队,攻坚疑难疾病,持续打造肝癌精准诊疗技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技术、胆道修复与重建技术、内镜诊疗技术、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甲状腺消融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技术、三叉神经痛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技术、分子诊断技术等十大品牌技术,显著提升了区域医疗能级。

  探索建立“平急结合”协同运行机制 打造省级综合性公共卫生临床机构

  采访中,记者发现,奇山医院一直坚持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就在不久前,为患者解决疼痛问题的浮针门诊刚刚开诊,而在过去的短短一年里,奇山医院已先后开设了体重管理、便秘专病、幽门螺杆菌专病、静脉曲张专病、动脉硬化、心脏康复、慢乙肝临床治愈、肝癌早筛等十余个特色门诊,真正将群众的需要摆在了工作首位。

  对于医院的未来,潘伟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人口结构改变、患者需求升级以及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技术和人才储备等都出现了新的需要,因此医院发展的根本还是要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适时调整学科发展方向,继续按照“强专科、精综合”的业务定位,不断开创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同时,随着医院本部扩建项目和新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莱山院区项目的规划实施,下一步,医院将根据国家公共卫生能力建设要求,着眼于两个“聚焦”,积极探索建立“平急结合”协同运行的发展机制。

  聚焦主责主业,以省级公共卫生应急救援区域中心建设为基础,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平时主要用于常态化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治及各类公共卫生项目管理,战时可实现独立救治、全市救援,不断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构筑更加坚固、更加强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聚焦群众需求,功能定位主要用于补齐综合性支撑学科短板,平时为群众提供差异化综合性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通过经常性业务开展为公共卫生临床救治提供医疗技术和专业人才储备功能。另外,医院还将建设综合性门急诊系统和专业配套系统,开设完善的内、外、中医、急诊等综合性诊疗科目。

  “我们的目标是,向着区域引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省级区域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现代化专科特色三级甲等医院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全面开创新时代新型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局面,为保障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作出积极的贡献。”潘伟表示。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