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活力之城|山海织锦绣 活力映潮头

来源:烟台融媒  2025-09-12 17:21:22
A+A- |举报纠错

  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徐盛世 王晓楠 摄影报道

  “烟波浩渺连天际,海阳仙境入诗家。”黄海之滨的海阳,自古便以山海相依的灵秀、渔盐兴邦的厚重闻名。如今,当晨曦为凤翔滩镀上橘粉霞光,暮色给招虎山晕开黛蓝轮廓,民俗旅游路的绿色长卷与渔港码头的银鳞跃动相映成趣,这座城市正以“文旅兴市”为笔,在时代变迁的画卷上,绘就自然与人文交织、传统与现代共舞的活力图景

  山海为底:

  自然禀赋里的诗与远方

  海阳的活力,藏在老天爷馈赠的“调色盘”里。

  招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92%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了“天然氧吧”。春日里,连翘铺成金黄锦缎,杜鹃缀满朱红斑点;秋日时,枫香染霞、栎树鎏金,山径间层林尽染如油画长卷。山下的云顶竹林,是北方罕见的千亩竹林景观,清风过处,竹影婆娑,难怪古人曾留下“招虎悬泉鸣翠谷,云顶修篁弄晴烟”的诗句。

  转向海岸,凤翔滩的晨景是摄影师追逐的“宝藏”。天刚蒙蒙亮时,海平面先泛起鱼肚白,继而被朝阳染成橘粉、绯红,最后化作金箔铺向天际,潮水退去后,沙滩上留下的贝壳与蟹穴,成了孩子们的“寻宝图”。而不远处的连理岛,以“一桥连两岛”的独特造型将万亩湿地公园与滨海沙滩串联——夏季荷花映日,冬季候鸟云集。连理岛去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教材。

  “以前只知道海阳的海很美,来了才发现山也这么灵。”来自济南的李女士一家刚结束招虎山徒步,手里捧着刚买的野山枣糕笑称,“从山脚的农家宴到山顶的观景台,一路都是惊喜。”这种“山海联动”的景观优势,正是海阳文旅的底气所在。

  文化为魂:

  老味道里酿出新滋味

  若说自然是海阳的“骨”,文化便是它的“魂”。这座城市懂得,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活起来”,才能让游客“留下来”。

  在海阳,剪纸艺人修丽娟正带着学徒剪“海阳大秧歌”纹样。红纸翻飞间,大秧歌里的“乐大夫”昂首挺胸,“翠花”舞姿翩跹,连鼓点的韵律都仿佛藏在镂空的纹路里。

  “以前剪纸是贴窗户的,现在能做成书签、摆件,还能通过直播教全国网友剪,老手艺也潮起来了。”非遗传承人拿起一幅“航天秧歌”剪纸,画面里乐大夫举着火箭模型,翠花提着卫星灯笼——这是结合东方航天港创作的新作品,成了小镇的“网红伴手礼”。

  渔港码头的变化更具烟火气。9月1日开海后,过去只做“卖鱼生意”的渔民,如今学着把“渔文化”装进游客的体验里。

  在凤城码头,游客可以跟着船老大出海拉网,亲手把刚捞上来的梭子蟹、花蛤倒进锅里,清蒸出锅时撒把葱花,就是最鲜的“海阳味道”。傍晚的码头广场,渔家号子与现代民谣同台响起,老渔民哼着“一网鱼虾一网金”,年轻歌手弹着“海风唱的歌”,围观的游客跟着节奏拍手,浪花拍岸声成了最自然的伴奏。

  从正月的大秧歌贺年会到夏季的沙滩文化节,从非遗手作体验到渔家生活研学,海阳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的每个环节,让游客在“看风景”的同时,还能“品风情”。

  历史为根:

  红色文旅焕发新活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阳地雷战作为中国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海阳红色文旅产业也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海阳曾是地雷战的主战场,1943年到1945年,海阳地雷战大显神威,共炸死、炸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3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造就了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以及11名“民兵爆炸大王”。

  今年夏天,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内,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高6米的主题雕塑和800平方米的长景浮雕,生动展现了民兵英雄们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展厅中的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遗留的杀敌利器,

  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为纪念那段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海阳地雷战纪念馆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抗战文物展览、地雷战故事讲解等,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当年民兵们的智慧和勇气,深受游客喜爱。“通过参观地雷战纪念馆,我深刻感受到了海阳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在留言本上这样写道。

  “近年来,我们依托地雷战这一独特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除了地雷战纪念馆,还建设了一系列红色旅游景点,将红色文化与旅游、教育等产业有机结合,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海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申海涛说。

  创新为翼:

  滨海老城的“新标签”

  坚持“文旅兴市”,海阳从未停留在“吃老本”。近年来,这座城市正借着东方航天港的东风,给“滨海旅游”贴上“航天+”“度假+”的新标签。

  在刚刚结束的暑期,航天文旅产业园内刚建成的“太空体验馆”成了亲子家庭的必打卡地。孩子们戴上VR眼镜“体验”火箭发射,在1:1仿真的指挥大厅里模拟“点火倒计时”,还能触摸经过太空育种的蔬菜种子——这些曾遥不可及的“航天元素”,如今成了海阳文旅的“新招牌”。

  “去年航天主题研学团来了300多批,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既看海又看火箭,一举两得。”据东方航天港指控中心负责人孙语谦介绍,下一步还将打造“太空农场”,让游客体验“在模拟月球环境种蔬菜”的乐趣。

  航天元素点亮城市的同时,休闲度假产业也在“升级迭代”。来海阳,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品果,冬季滑雪,再加上配套的中医理疗、太极课程等,让“旅居”变“安居”。

  从招虎山的晨雾到航天港的星光,从剪纸的红纸到民宿的紫藤,海阳的活力是自然与人文的相遇,亦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如《烟台日报》80年来记录的无数烟台故事,这座黄海之滨的明珠,正以山海为纸、创新为墨,继续书写着“活力之城”的新诗篇。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