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胶东半岛的山海之间,烟台这片沃土孕育了无数传奇。其中,鲁花集团的崛起,恰如一部浓缩的地方产业成长史——
从莱阳姜疃镇一间濒临倒闭的物资站,到如今横跨食用油、调味品、农业科技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鲁花与烟台相互成就,在四十载岁月中书写了一段“产业兴则城市兴”的动人篇章。
独创5S物理压榨工艺、引领高油酸品类消费升级、布局多元化健康产品线……鲁花深耕于花生产业链的全过程,用技术创新和民族品牌推动并引领着中国花生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今天,鲁花集团已经带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发展花生种植基地1000多万亩,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10余万亩。这些基地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50多亿元,带动1000多万农民增收致富,并吸纳7000多名农民到企业务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运输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吸纳从业人员1万多人。
“中国味 鲁花香”见证了鲁花走出烟台走向全国,从无到有日益壮大的光辉岁月,也刻画了烟台产业发展的生动脉搏。
独创5S物理压榨工艺 引领食用油工艺发展
曾经,中国的食用油市场由益海嘉里和中粮两大巨头把持。它们身世显赫,一个外资,一个央企,挟金龙鱼和福临门两大招牌号令天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鲁花的出现才打破了这一格局。
这个从乡村里走出的民营企业,短短数年便崛起为食用油市场的第三极,雄踞花生油第一品牌,令对手侧目。
1983年的烟台农村,改革春风初至,却难掩物资匮乏的窘迫。莱阳姜疃镇物资站里,四间平房、7名员工守着一堆滞销的农资,半年换一任站长的记录成了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此时,曾在东北扛过木头、骨子里透着倔强的孙孟全走了进来,成为这个烂摊子的新掌舵人。
“背靠黄土地,应该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而服务农民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农产品。”于是,孙孟全砍掉水泥、建材等不接地气的项目,一门心思扎进农产品购销。上任第一年,孙孟全就扭亏为盈。
彼时的烟台,作为山东花生产区的核心,却面临“好花生卖不出好价钱”的困境。胶东半岛的沙质土壤盛产优质花生,但缺乏深加工的能力,农民只能低价出售原料。1986年,孙孟全在物资站的基础上创办了鲁花植物油厂。
传统土法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化学浸出法又丢了营养和香味,且含有化学残留,如何让家乡的花生油既安全又香醇?
带着这股子劲儿,孙孟全带着技术员在厂房的地下挖了间“实验室”,披星戴月地研究起来。他广发“英雄帖”,诚邀全国各地专家,只要有技术,能降低黄曲霉毒素,就请他们来指导,并安排公司的技术人员跟着学习、研究。在经过长达6年的攻坚克难,无数次的挫败后,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1992年,当第一桶“未检出”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油从生产线流出时,整个工厂沸腾了。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如今载入史册、被鲁花人称为“5S物理压榨工艺”的独门绝技。该工艺由焙炒生香技术、物理压榨技术、无水脱磷技术、去除黄曲霉毒素技术、恒温储存技术五大环节组成,全程无化学添加,也不存在溶剂残留,既去除了黄曲霉毒素,又留住了花生固有的浓香。
“5S物理压榨工艺”横空出世后,国家有关部门多次组织专家组进行科技成果论证。结论是,该工艺科技含量高,是世界领先的食用油制造工艺,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引领了我国食用油工艺发展的方向。
当鲁花向外界宣布这一科研成果时,世界专家都震惊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竟被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攻克了。烟台从此有了叫板国际品牌的底气。
2013年,鲁花凭借这一核心工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拿下了食用油行业的最高荣耀。
培育优质种子“芯片” 端稳中国人的油瓶子
产品凭质量,好品凭厚道。
为了管控品质,鲁花从源头抓起,在各地设置原料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跟踪花生的长势。他们还斥巨资,引进全球最先进的花生综合检测仪。进入鲁花的原料,加工时都有详细的跟踪记录,以确保每一个批次都可以溯源。
在生产过程中,鲁花只榨取第一道花生原汁。生产出来的油还要经过严格检测,每批必检。自1992年问世以来,从未在相关部门的抽检中出现质量问题,被评为“国家级放心油”。
一瓶小小的食用油,承载着亿万消费者舌尖上的健康与安全,想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依赖于不断创新。
油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天然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为了让中国老百姓吃上更加健康而且美味的好油,鲁花集团决定给花生油再来一次创新与变革,让它的油酸含量提上来。
这次创新与变革要从花生种子开始。
为打好种子保卫战,鲁花集团于2009年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公司,积极扩展在育种、科研方面的布局,推动国际先进的高油酸花生品种的研发,掌握花生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为中国花生产业争夺未来的话语权。
2012年,鲁花开始培育油酸含量更高的花生新品种。从试种情况来看,鲁花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已达80%,而且产量也提高了30%以上。2013年以来,鲁花又研发了一系列具有“高油酸、高产量、高含油量”花生新品种10多个。这些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种植的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已发展10万多亩、种植基地1000多万亩。优质花生基地的建设,彻底从源头保障了花生油的食用安全。
2017年以来,鲁花连续投资14亿元,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完成了近千套加工设备的升级改造,新增产能15万吨,提高出油率5%以上,成功推出了以高油酸花生油为主的系列高端食用油新产品。产品因其香味浓郁,营养价值更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这对花生产业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巨变。对中国乃至世界食用油产业而言,这也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产业报国初心不变 多元化布局健康产品线
一手牵着消费者,以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一手托着上游的花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鲁花集团不断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食用油的需要,进一步向多品种、多领域迈进,形成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近年来,调味品板块是鲁花增长迅速的一个板块。鲁花集团通过与国际专业研发机构合作,历经10年的辛勤努力,精心培育出酿造酱油的重要元素——鲁花酱香菌。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一经问世,便在国际品质评鉴大会上击败日本知名品牌夺得金奖。
2018年,鲁花集团在素有中国第一麦的河南延津县建立了生产基地。基地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甄选全球优质高活性小麦为原料,通过低温轻研细磨工艺,生产出独具天然麦香味的0添加活性小麦粉系列产品。2022年,该“微发酵活性面条加工关键技术”经专家鉴定,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开启了由挂面转为面条的制面新时代,迅速成为了中国亿万家庭的热宠。
农业科技的突破,更让鲁花与烟台的联系愈发紧密。针对化肥滥用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鲁花集团经过若干次的科研技术攻关,从花生油加工完后的副产品饼干、饼粕中提取花生蛋白肽,用蛋白肽生产水溶肥,施用后可修复由于长期使用化肥而板结的土壤,提高土地肥力。2024年,山东鲁花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烟台成立,这款被命名为“乐地生”的肥料,通过多年施用试验,经专家测产显示,该水溶肥可使农作物增产10%到20%。由此,鲁花集团实现了花生全产业链绿色循环模式。
产业的壮大反哺着城市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鲁花集团与农民心手相牵,不但培育了优良的高油酸花生种子,在全国建立良种基地,还为广大花生种植户提供了花生种植、技术指导、保险服务、保价收购、现结现付等全程精准式服务。
2025年的鲁花,已从单一的花生油企业发展为涵盖食用油、调味品、农业科技的综合性集团,拥有47个生产基地,食用油年生产能力150万吨,调味品年生产能力30万吨,米、面年加工能力50万吨。年销售收入连续30多年持续增长,目前已达数百亿元。
从姜疃镇物资站到国际化企业,鲁花的每一步都踩着烟台发展的鼓点。站在新起点上,鲁花与烟台的故事仍在续写:就像胶东半岛的山海相依,企业与城市相互滋养,在时代浪潮中共同书写着产业兴邦、实业报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