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非遗传承 童心共绘齐鲁文脉——鲁东大学食趣青芒志愿服务队深耕传统曲艺普及实践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8-19 11:16:34
A+A- |举报纠错

  为激活齐鲁非遗的当代生命力,近日,鲁东大学食趣青芒志愿服务队聚焦吕剧与山东快书两大地方特色非遗项目,组织少年儿童走进长行艺术团驿站,通过趣味讲解、知识抢答、实地研学等多元形式,开展传统曲艺知识普及活动。这场以“互动体验”为纽带的实践,让非遗文化从课本走向生活,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也为青年学子参与文化传承搭建了实践平台。

  趣味科普:用童趣语言搭起认知桥梁

  活动以动画科普开启,志愿者从孩童视角解读传统曲艺。播放吕剧《石龙湾》经典片段时,志愿者通俗讲解:“吕剧是山东土生土长的戏曲,就像用歌声讲家乡故事,坠琴伴奏像方言的亲切尾音,一听就暖心。”山东快书《武松打虎》选段响起时,志愿者介绍:“这‘哒哒’的竹板声是快书的灵魂,高元钧先生用竹板当笔、方言当墨,让它成了齐鲁文化的闪亮名片。”通俗化的讲解让非遗知识褪去距离感,变成孩子们可触摸的生活场景。

  知识抢答:以竞技热情点燃传承火种

  “曲艺知识抢答赛”将氛围推向高潮。“吕剧最具代表性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山东快书的标志性道具是?”“被誉为‘山东快书一代宗师’的是谁?” 问题刚出,孩子们的小手便踊跃举起。“坠琴!”“竹板!”“高元钧先生!”答对者接过“曲艺小达人”积分卡时,笑容里藏着对文化的认同;答错者也专注聆听志愿者补充的知识点——从吕剧起源到快书表演讲究,问答间,非遗知识悄然沉淀,为传承筑牢认知根基。

  基地研学:在实景体验中深植文化基因

  走进长行艺术团驿站,孩子们在实物与实景中深化对曲艺的认知。老戏服的盘扣、竹板的包浆、坠琴的弦纹,每件展品都是时光的见证。志愿者拨动坠琴演示:“大家听,它能模仿老人叹息、孩童嬉闹,这就是吕剧‘以声传情’的秘密。”随后,艺术团传承人结合展品梳理两大曲艺的发展脉络,从乡土小调演变为大雅之堂的艺术,让孩子们明白: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的生活智慧。传承人现场演奏的坠琴曲婉转悠扬,竹板表演节奏铿锵,小徒弟们的即兴演绎更让孩子们惊呼:“这和我们学的知识一模一样!”当文字变成耳畔旋律、眼前技艺,文化传承有了具象模样。

  此次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传统曲艺的大门。吕剧与山东快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齐鲁大地的风土人情与生活智慧,是民族精神根脉的鲜活体现。食趣青芒志愿服务队以趣味互动传播非遗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艺术与当下生活的紧密联结。

  吕剧与山东快书作为齐鲁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的不仅是地域记忆,更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沉淀的生活智慧、精神密码与审美基因。食趣青芒志愿服务队以孩童能感知的方式播撒传承种子,让古老艺术走出典籍与剧场,化作孩子们眼中的趣味、手中的体验。未来,服务队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校社联动+传承人驻场”模式,构建“认知—热爱—传承”的完整链条。这不仅是对非遗保护的具体行动,更是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青春探索。(通讯员 姜欢欢 齐国影 杨雨桐)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