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红延”实践队走进楚丰社区—夏日送清凉 工学心连心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8-05 18:30:44
A+A- |举报纠错

  7月22日的午后,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烫,在只楚街道团工委和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的共同组织下,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红延”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抱着沉甸甸的西瓜,从楚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出发,脚步轻快地走向不远处的烟台市南上坊城中村改造项目工地。

  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成最朴实的劳动乐章。负责人看到队员们,笑着迎上来,很快召集了休息间隙的工人师傅们。当一个个带着凉意的西瓜被切开,红瓤黑籽在阳光下透着清爽,队员们把一块块西瓜递到师傅们手里时,他们满是老茧的手接过,连声道谢。

  “这瓜甜!比冰汽水还解渴!”一位师傅咬了一大口,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来,却笑得格外灿烂。另一位正在擦汗的师傅说:“你们这些娃娃有心了,知道我们干活热,专门送西瓜来,这比啥都强。”听着这些话,团队里的每个人心里都暖暖的——队员们带的是西瓜,传递的,是对这群城市建设者最真切的敬意。

  作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员,总在思考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或许不必惊天动地,就像这次在炎炎夏日里送一份清凉,听师傅们讲一讲钢筋水泥里的生活,感受他们用汗水浇灌的坚守。

  离开工地时,夕阳已经把脚手架的影子拉得很长,师傅们又回到了岗位上,吆喝声和机器声再次响起,却比来时多了几分温柔。“薪火红延”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走在回去的路上,手里还残留着西瓜的甜香,心里却装着比这更满的收获。

  这是只楚街道团工委与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校地共建的一次深入探索。 那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一群大学生和一群工人师傅,在炎炎烈日下共享了一份清甜。这份记忆会刻在大学生们的心里——它让他们明白,新时代大学生的“朝气”,从来不只是书本里的知识点,更是走向社会、靠近人民的脚步;而那些藏在钢筋水泥里的坚守,那些被汗水浸润的平凡,永远值得年轻一代用最真诚的心去靠近、去致敬。这个夏天,因为这场相遇,变得格外有分量。(刘淑敏、曲吉平)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