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0月23日讯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顺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葡萄种植基地。”一眼望去,棚内一串串阳光玫瑰晶莹剔透,一颗颗果粒水润饱满,像极了碧玉。

烟台黄渤海新区大季家街道嘉祥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顺熙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南洪渤,一边组织工人们采摘葡萄,一边介绍道,“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下,我们这批葡萄从去年3月28日开始种上,今年是第一次结果,一亩地大约3000多斤,虽然今年亩产不高,但明年产量肯定会更好!”

他的信心源自何处呢?在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南洪渤竟从一个种植葡萄的“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其中也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不易。理论知识欠缺,是他遇到的第一道坎儿,为弥补不足,他买来一些葡萄种植的专业书籍,一头扎进去,利用一周时间全部看完,慢慢摸索出葡萄种植的门道;实践经验缺乏,是第二道坎儿,在街道党委的牵线搭桥下,他积极联系周边“海棠春”“北方果蔬”等种植大户,接受葡萄施肥、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专业技术培训。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南洪渤从裸地栽培、避雨栽培、大棚栽培等方式中摸索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好方法,成功将一串串阳光玫瑰打造成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出果第一年就赶上阳光玫瑰行情不好,我是真愁啊,前期挖池塘、打井、下管道,拧枝、绑枝、打头,费时费力,哪一样也不少花钱,我当初是承诺老百姓的,要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压力很大。”种植葡萄这一年,明显能够看出南洪渤白头发更多了,人也更瘦了,但是他带领村民致富的热心依旧,“街道党委很重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葡萄销不出去,政府帮着销,通过联系大型超市建立‘农超对接’、利用红盟产业发展中心搭建的互联网直播平台等方式帮助我们打开销路。”

从开始种植葡萄的忐忑不安,到销路畅通后的欣喜不已,南洪渤感慨万千。有了第一年的成功经验,接下来,他准备引进新的葡萄品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真正让“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