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蓬莱区“心电一张网”:织就生命防护网,让急救跑赢时间

来源:胶东在线  2025-07-24 18:20:01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7月24日讯(通讯员 刘佳)7月19日,深夜十点的村里集镇小柱村,61岁的邱阿姨捂着胸口倒在家中,家属带着哭腔拨通乡医于向葵的电话时,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已悄然开启。而这场较量能以“患者转危为安”收尾,既离不开基层医者的沉着担当,更藏着一张“网”的硬核力量——烟台市蓬莱区倾力打造的“心电一张网”,正以科技作线、协作为结,为城乡百姓织就全天候的生命防护盾。

  从乡村到手术室:30分钟的生死速递

  “胸口疼得厉害,喘不上气!”电话那头的哭腔刚落,于向葵立刻警觉——多年行医经验和反复培训的急救知识让她瞬间判断:“可能是心梗!别搬动,让她平躺!”抓起“速效救心丸”和接入“心电一张网”的心电图机,她快步冲向患者家。

  进门时,邱阿姨脸色惨白、呼吸急促,手死死按着胸口。于向葵迅速疏散家属,扶患者平躺的同时,熟练贴上电极片。没有多余等待,心电图波形已通过网络“飞”向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以往基层“看不清病情、等不起诊断”的困境,在这套系统里成了过去时——值班医师孙剑秒判“急性心肌梗死”,指令同步传回:“立即用药,启动转诊!”

  这只是开始。于向葵按规范喂服速效救心丸,持续监测血压心率;等待救护车时,动态心电数据和处置情况通过“一张网”实时上传,让医院提前规划手术方案;救护车抵达后,她交接的每一个细节——从胸痛时长到用药剂量,都精准清晰。而此时的蓬莱人民医院,绿色通道已开启,心内介入团队拿着提前获取的心电图数据等候,冠脉造影、支架植入一气呵成。从乡医接诊到血管开通,这场救援全程卡在黄金救治窗内,邱阿姨最终转危为安。

  这样的“生死时速”并非偶然。在蓬莱,“心电一张网”已经让无数急重症患者受益:数据实时传输打破了“城乡距离”,双向沟通实现了“零时差”响应,基层处置与上级救治无缝衔接,这正是技术赋能下急救效率的跨越式提升。

  从应急到常态:一张网的守护底气

  单场救援的成功,背后是一套体系的成熟。“心电一张网”能成为生命盾牌,源于三重支撑的紧密结合。规范处置是基层救援的“基本功”,乡医于向葵的沉着并非偶然,这来自村里集中心卫生院日复一日的急救培训。从心梗识别到用药规范,从数据上传到病情交接,每一步都经过反复演练,让基层真正成为急救的“第一战场”而非“薄弱环节”。技术支撑则像“千里眼”,182台心电图机如同“健康哨兵”扎根蓬莱各个基层点位,让“心电一张网”实现城乡覆盖无死角。村民不用奔波赶路,在家门口的卫生室就能完成检查,心电图数据通过网络瞬间传至上级医院,这看似简单的“家门口检查、云端秒诊断”,背后正是医疗资源下沉的扎实实践。而体系联动形成的“一盘棋”格局同样关键,以蓬莱人民医院为核心,基层卫生室、120急救、胸痛中心紧密衔接成闭环。从远程指导到绿色通道,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监护,每个环节都有人响应、有机制保障,这种“上下联动、快速响应”的模式,让“救命”不再依赖运气。

  从安心到希望:百姓身边的健康答案

  “以前总担心村里看病不及时,现在做完心电图,蓬莱人民医院的专家马上就能帮咱把关,这‘网’真救命啊!”于向葵的感慨,说出了蓬莱百姓的心声。对偏远乡村居民而言,“心电一张网”从来不是冰冷的设备或抽象的概念——它是深夜胸痛时,家门口就能获得的规范处置;是病情复杂时,上级医院“远程把脉”的及时响应;是转诊路上,早已为你开启的绿色通道。这份安全感,正是“心电一张网”最实在的价值。

  作为蓬莱区入选全省首批县域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的重要内容,“心电一张网”经过近1年建设,交出了亮眼答卷:5323次免费诊断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专业诊疗,50条被成功挽回的生命印证着急救效率——这些实践,让“专业救治无差别触达城乡”从承诺真正变成了百姓可感的现实。正如蓬莱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所说:“技术的核心是回归生命。我们要让每一颗心脏的异常波动都被‘听见’、被回应。”

  如今在蓬莱,“心电一张网”正穿透山乡角落,用效率缩短生死距离,用规范降低救治风险,用体系化守护消除城乡医疗壁垒。这张网里,既有科技的力量,更有对生命的敬畏——它装着百姓的安心,也托举着每个家庭的希望,成为每一次心跳最坚实的守护者。

初审:刘文琼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