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至今仍火爆网络世界。它告诉我们,一个精神充盈的网络世界,要向历史文化的深处求索其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密码。
“六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进食,生存,繁衍,不断进化。而今凝望着你,我们依旧在思索这一切的意义。”在传统文化的深处,我们看见了人头壶“最初的凝望”,那凝望里,激荡着奔赴“星辰大海”的雄心壮志。“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间的是九千年前人类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声——那时风动,此时心动。”在网络世界的群星璀璨中,我们听见了穿越九千年的笛声,澎湃着奋进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自信是共建网络文明最强劲的内在动力。在第四届山东网络文明周启动仪式暨2024山东网络文明盛典,主题曲《子曰》唱响网络文明强音,飞入千家万户;在尼山圣境,大型礼乐盛典《金声玉振》奏响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展现了儒家文化内涵,激荡起穿越千年的儒风雅韵。
从尼山之畔到黄渤之滨,遇见非遗之城——烟台。烟台剪纸,当属非遗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央视虎年春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巧艳的剪纸作品“寅虎窗花”入选2022央视总台春晚宣传片片头作品。一时间,网络世界飘逸着“剪不断的中国之美”;2024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龙头蜈蚣”“葫芦兄弟”,还有飞上天的“港珠澳大桥”,没错,“在这里,没有什么是不能上天的。”一时间,放飞梦想的潍坊风筝,火爆全网,拥抱世界。
“普天下的莘莘学子,从高门绣户的列侯,到边陲关隘的无名小卒,西域精绝城里的当地人,也都曾捧着同样的《仓颉篇》识文习字,念着同样的‘冬寒夏暑,玄气阴阳,汉兼天下,海内并厕’。”向历史文化的深处走去,我们追寻《何以中国》的一个个习以为常的烟火日子。在古今文明碰撞交融的新时代,我们大声诵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携手共建“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网络文明世界。
(作者:邬勇 杨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