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省、市安全生产决策部署
8月份为外包施工作业安全集中整治月
整治内容主要包括
外包施工“六严禁”
发包单位8项重点整治内容
承包单位15项重点整治内容
“六严禁”
1
严禁发包单位规划建设手续不齐
2
严禁发包单位发给无资质或问题频发的单位
3
严禁所有工程非法层层转包
4
严禁承包单位动火、登高、有限空间、供电等特殊作业无证或不规范操作
5
严禁承包单位临时雇佣动火、登高、有限空间等特种作业人员
6
严禁发包单位一包了之、包而不管
发包单位8项重点整治内容
1
是否建立健全外包施工作业管理制度,对常驻协作单位、外包施工队伍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建立实施统一管理、培训、检查、考核、奖惩的“五统一”规章制度;是否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到外包施工作业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2
是否与常驻协作单位、外包施工队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是否存在违法免责条款;协议内容是否齐全规范,是否照搬照抄、空泛不切实际;是否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职责以及具体内容。
3
是否对常驻协作单位、外包施工队伍安全生产条件或者资质、有关人员从业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等进行审查;是否对其作业方案制定、危险作业审批、作业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执行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三违”行为;是否建立常驻协作单位、外包施工队伍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4
是否安排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从事动火、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以及有限空间、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确有需要的,是否对相关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进行审查,是否安排经验丰富的职工带领和监护进行作业,是否指定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监督管理。
5
是否组织常驻协作单位、外包施工队伍、劳务派遣人员、灵活用工人员参加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6
是否为劳务派遣人员、灵活用工人员及实习学生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7
是否存在非法层层转包等行为。
8
发生事故(险情)后是否按要求上报。
承包单位15项重点整治内容
1
是否具备相应资质,资质材料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存在借用资质行为。
2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依法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是否到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纠正“三违”行为。
3
是否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
4
是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明确风险点排查、风险评价、风险等级评定的程序、方法和标准,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列明管控重点、管控机构、责任人员、监督管理、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5
是否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投入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是否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6
是否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否如实记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是否存在弄虚作业行为;是否存在赶工期不组织临时雇佣劳务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就上岗作业。
7
是否按规定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是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器材。
8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否依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是否存在无证上岗和使用伪造的资格证书。
9
是否严格执行动火、高处作业、有限空间、吊装、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规范流程,是否对作业人员资质进行审查,是否按规定进行作业审批,是否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否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是否指定专人进行现场监督管理。
10
是否存在入场资质合格,作业时临时更换人员的行为。
11
是否存在违章指挥、强令或者放任从业人员冒险作业行为,是否存在现场人员漏管问题,是否超过核定生产能力、生产强度或者生产定员组织生产,是否违反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技术标准或者安全管理规定组织作业。
12
是否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3
生产作业场所和使用的设备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要求。
14
是否存在不经发包单位同意违法再转包等行为。
15
是否存在漏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