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7月10日讯(记者 王向荣)“截至6月末,全市涉案账户数量同比下降19.5%,每百万个人账户涉案率列全省第12。”在7月10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宫云美通报了全市涉赌涉诈“资金链”治理工作情况。

烟台市全面推进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走深走实,通过打造立体化风险防控体系,强化警银协作,进一步提升联合打击治理实效,强化重点机构、重点领域管控,强化科技赋能,强化反诈宣传,涉案账户数量省内占比连年下降。
上半年,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联合开展专题座谈7次,对15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了联合督导。推动建立银行业机构、反诈中心、派出所等部门间联系人制度和快速出警制度,联合劝阻可疑开卡5300多次。组织银行业机构及时移送涉赌涉诈可疑线索,配合公安部门做好案件侦破和资金堵截。“上半年,全市银行移交可疑账户线索1万多条,对4万多个账户实施保护性止付,避免财产损失近8000多万元。”宫云美说道。
上半年还强化重点机构、重点领域的管控,组织排查存量账户740多万户,对480多万异常账户采取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实行挂图作战,对涉案账户数量靠前的30家银行提出“一行一策”整改意见;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预警防控,与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压降员工离职、学生离校相关的存量银行卡买卖风险,对相关领域3.6万个长期不动户实施精准管控。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山东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涉赌涉诈‘资金链’治理工作水平。”宫云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深化精准治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坚持“精准研判、精细操作、精确打击”。组织银行业机构根据电信网络诈骗资金转移的形势变化,持续更新风控模型,完善风控系统功能,不断提升“资金链”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白名单”机制,完善白名单准入和退出标准,降低对低风险客户的影响。健全账户异地解控、线上解控机制,畅通申诉渠道,保障好群众合法权益。
切实落实联席办重点工作任务。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受害人预警劝阻、资金查控等工作,强化开户管理和异常账户、可疑交易监测,前移治理关口,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减少群众财产损失。加强警银会商协作,加大对新型资金转移手法研究,配合相关部门打击大额取现和虚拟货币等,发挥联防联控作用。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普法宣传为主线,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加大非法买卖账户、防诈反诈宣传力度,提升群众识诈反诈、合法使用账户的意识和能力。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牢牢为人民群众守住“钱袋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支付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维护好烟台市良好的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