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4月1日讯(记者 吴雨昕 摄影记者 金鑫 实习生 刘怡君)七十七载回乡路,春风送归游子意。4月1日上午,蓬莱区沙河李家村迎来了一行17位特殊客人——他们就是蓬莱籍澳大利亚华人李崇仁和夫人林太琏及其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亲属15人,以及蓬莱籍港胞李崇伟和夫人李莉莉2人。

2024年1月8日,烟台市侨办收到蓬莱籍澳大利亚华人李崇厚先生的一封来信。在信中他代堂弟李崇仁(澳大利亚华人)和李崇伟(港胞)表达了家族一行17人计划于4月1日回蓬寻根探亲的强烈意愿。李氏家族人数众多,移居海外的不在少数且时间相对久远,想要满足两位老先生的寻亲愿望并非易事。在忙碌准备的三个月过程中,烟台市侨办和蓬莱区委统战部多方调查探访、联系协调,充分准备好此次活动的各项事宜,最终在4月1日如期接待了这支庞大的寻根探亲队伍。


一行人中最年长的,便是今年89岁的李崇仁老先生。他12岁时随家人自青岛前往香港,后来又定居于澳大利亚,离开故土已有足足七十七载。曾经,家乡的一切模样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如今,“回家看看”的夙愿终能得偿,他感慨:“蓬莱的样子远超我的想象和期待。这里的发展太快了、进步太大了,让我感到惊讶。”

跨越山海最终相聚的“李家人”们,挽起手臂、说起乡音,一起走进李家村、寻访李氏祖宅,参观沙河李家村完全小学曾经的校舍——这里是李氏家族中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委员的港胞李作基老先生,于1958年捐建的。虽说家族中人不少都侨居海外,但据统计,李氏家族中的祖辈、父辈等8人于1958年至2001年期间,曾为蓬莱捐款捐物折合共计人民币162.08万元,可以说对于家乡和祖国的牵挂从不减半分。

这份牵挂和家国情怀,李崇仁、李崇伟老先生从父辈那里承继而来,也想继续向儿孙辈们传递。这也是为何此次寻根之旅,他们带着李家的一众晚辈一同回到了蓬莱。李崇仁老先生的外孙康纳·李·陈曾经作为交换生前往北京大学学习过中文。“我从小生活在浓厚的西方文化里,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不多。”康纳告诉记者,“但是家里的长辈一直教育我们要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所以我一直想回中国、回蓬莱看看我们家族的根所在的地方。”

“在国外的时候,每当人们问我‘你来自哪里?’,我总是回答‘我来自山东’。如果人们继续问我‘那是什么地方’,我没有回来过,也就无法继续回答。”在“寻根探亲见面会”上,李崇仁老先生向大家讲起他的亲身经历。“因此,回蓬莱看看,尤其是带着我的家人们一起回来,就是我平生最大的愿望。非常感谢蓬莱人民对我们热情的接待,我们将永远铭记自己的根在何处。”真切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蓬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艳静,也向在座华侨发出了诚挚邀请:“希望各位常回家看看,听听乡音、叙叙旧情。不管何时何地,蓬莱永远都是你们的家,我们随时敞开怀抱,欢迎你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