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2月27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已经完成编制并以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实施。在27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规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长岛综试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专职副主任李明涛就如何落地落实从三个方面给出解答。绿色基金、蓝色债券、人才飞地、借脑开发等关键词频现,展现了长岛将蓝图画进现实的决心和行动。
第一,建立四个机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一是建立区工委管委统筹协调机制,对重大事项定期研究谋划、组织协调、推动落实。二是建立高水平专家咨询机制,为破解零碳岛建设重点难点问题献计献策。三是建立高效率推进落实机制,明确零碳岛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卡实责任、卡准节点,确保工作落实、任务落地。四是建立跟踪评估机制,按季度调度规划重点任务、重大工程进展,按年度评估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发现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每年向社会公布零碳岛建设进展情况,并于2027年、2030年和2035年开展规划实施情况阶段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工作举措。
第二,强化三大支撑,落实落细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资金支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鼓励和引导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通过绿色基金、蓝色债券、碳汇保险、生态资产权益抵押等方式,积极参与零碳岛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相关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零碳岛建设项目和产业绿色升级项目信贷投放和资金支持。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建立零碳技术研发示范中心,开展海岛、海洋相关领域零碳技术试验试点、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结合智慧长岛建设,兼顾科学研究、零碳管理、成果展示需求,建立长岛零碳岛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拓宽数字化应用场景。完善海岛碳汇立体监测网络,提高碳监测、计量与核算水平,加强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助力蓝碳交易。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出台针对性人才招引政策,鼓励国内外优秀团队和拔尖人才进岛,开展零碳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创制和固碳增汇实验等工作,打造零碳海岛建设研究高地。通过跨区域单独或合作建立离岸孵化器、众创空间、人才工作站、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等方式,创建人才飞地,实现借脑开发,赋能零碳岛建设。
第三,落实三项举措,凝聚激发共建合力。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利用融媒体手段,深入宣传零碳岛建设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创新成果,拓展扩大零碳岛建设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注重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传递推动零碳岛建设的好声音和正能量。二是凝聚社会共识。定期开展零碳岛建设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积极参与“世界环境日”和“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活动,开展零碳学校、零碳商业、零碳社区等公益科普,让零碳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三是动员全民参与。强化公众绿色理念,大力推行零碳消费。定期公布年度碳排放信息,构建碳信用社会体系。讲好长岛故事,反映基层呼声,及时公布零碳岛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