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1月23日讯(记者 王向荣 摄影 李刚)“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将助力烟台加快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1月23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耿鲁平说道。
“三区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首要工作,也是核心工作。“三区”是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城镇空间,“三线”是指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的划定,是从源头上保护好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科学确定城镇空间的重要手段。
《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三区三线”划定过程中,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最后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科学有序、统筹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全市规划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69.1万亩。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规划将自然保护地、国家级公益林、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本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
城镇开发边界,是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规划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为1469平方公里,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进行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外原则上不得进行城镇集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