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农人” | 中科院硕士毕业回乡,一杆子扎到土地里

来源:胶东在线  2023-12-24 20:16:26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12月24日讯(记者 刘雯 王向荣 摄影 李刚)“打开风光”“进入内堂”,北风伴着冰雪肆虐,李立君在果园里谈笑风生,他手握修枝剪一边围着果树修剪着,一边向直播间粉丝做着说明。纯干货的分享,吸引了众多果农朋友交流学习。

  “家里种苹果,我也喜欢苹果,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修剪果树,初中毕业我就想回家种地,但是爸爸不让。”这是李立君对于自己童年的描述。

  李立君,1989年出生于山东栖霞,和大多数栖霞孩子一样,他家里也有一片大大的苹果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从小的期望就是走出农村,去大城市找一份坐办公室的稳定、高薪工作,甚至很多农村孩子自己可能也是这样想的,但他却从小就有一个农业梦。

  尽管辍学的想法遭到制止,但这种对土地的天然热爱却一直留在了他的心中。高考后李立君填志愿选择了山东农业大学,尽管父母不同意,但他的心很坚定。大学毕业后又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继续攻读生物工程专业硕士,主要致力于家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硕士毕业后他放弃了读博、留京、科研的机会,带着五个小伙伴一起回乡种苹果。

 

  在没有任何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他从2011年起,用7亩苹果园实现经济的良性运转,并将利润用于规模扩大。目前,他经营着纯生态果园55亩,生态化果园(少量用肥用药)280亩,另外还有300亩土地。有了志同道合的团队,大家统筹协作,能实现苹果园亩利润40000元 、鲜食玉米亩利润6000元、红薯亩利润4000元。

  就算是酷热的夏季,李立君也喜欢呆在果园里,有时一天能在里面待上16个小时,就是果园里没什么活儿要干只是静静地待着他也不想出来。导师这样评价他,“带了这么多学生,只有你是一杆子扎到了农业里。”

  在学校系统学习了有关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相关课程后,李立君很受触动。对于很多果农来说需要管理的可能只有果树,但有机农业是一个整体,讲究土壤和生态,“土壤是有生命的”。老一辈觉得果树有病有虫,就要用药,但对于李立君来说,他有着不一样的替代方案。

  他在果园里引进了鼠茅草、三叶草、苜蓿等十几种控虫草类进行研究试验,最终选择了野豌豆作为种植成本最低、最省力的方案,只要种上两三年之后,蚧壳虫、蚜虫等小虫子基本都控制住了。除此之外,野豌豆、聚合草等植物形成的生态系统,也为如螳螂、瓢虫、花绒寄甲、飞鸟、鸭子等害虫的天敌提供了生存空间。李立君特别注意这些小生命的培育和数量保持,借此在果园内打造一个小小的生态圈,通过不同动植物之间的互相牵制,对病虫害进行生态调控,来维护果园生态内的平衡。再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东西,比如从超市买来酸奶培育乳酸菌、酵母培育酵母菌、纳豆培育纳豆菌,在阴雨天之前提前给果树打上,就能防治很多病菌,也防止了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

  生态果园一亩地的成本大概是在3000-5000元钱,收益可以达到50000元左右。但对普通果农来说,很难复制。于是李立君又有了新的想法,去推广普适性更强的“平衡农业”。

  在近几十年的农业生产中,化学品过量失衡的投入,导致了一系列土壤、生态和健康等问题。这不仅不会增加产量,还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额外的负担。据李立君描述,上大学时,家里曾经花高价买了一批“土壤改良剂”,拆开一看,才发现是一粒一粒的贝壳粉。后来为了不让大家再花冤枉钱,李立君特意给村子进了40吨贝壳粉,本来售价三五千、甚至六千块钱一吨的“土壤改良剂”,他以成本价卖给村民,到手300块钱一吨,不仅便宜了10倍多,效果也更好。

  “我和二姐都上了大学,但是家里只有那一点果园,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还是有经济负担的。大家都是老百姓,能省的地方就省,让村民都改良得起。希望做到土壤改良的同时还能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效益,我觉得这样就挺好。”

  他提倡的“平衡农业”是多角度的,比如说生物生长的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等等。做“平衡农业”虽然也用化肥,但是注重有机肥的使用,在满足作物需求产出产量的同时,它又兼顾到了土壤肥力的长久。做“平衡农业”有的化学农资不是不能用,主要是果农不懂怎么使用,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和环境污染。在闲暇的时候,李立君经常在抖音上进行直播,给大家科普一些简单的、易入门的技术,帮助普通果农正确理解、准确选择适合的种植方法,方便更多人去学习和复制;向果农讲解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科学化、精准化的种植难题,为大家解决专业难题,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在农村种得了地,在城里买得起房”,是他对于自己目前状况的评价,也是他对于年轻一辈的期许,“忙的时候辛苦一点,闲的时候很自由,不用上班不用打卡,收入能够支撑自己享受城里的资源,没有后顾之忧,也可以照顾家庭。”

  对于李立君来说,他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起伏,反而就像自己果园里的果子一样,随着和煦的风春生夏长,只有踏实地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他对土地的热爱和执着,让他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守初心,用科技和创新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将一片荒芜的土地变成了丰收的果园。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像李立君一样,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家乡的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